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转贴关于爱思唯尔的两篇报道 精选

已有 6780 次阅读 2008-7-18 12:34 |个人分类:爱思信息

最近看到有人在王志明老师的博客里贴关于爱思唯尔的报道,首先非常感谢关注爱思唯尔。唯一一个请求是请尽量给王老师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因为王老师是我尊敬的学者。所以,在这里,我把中青报那篇报道5个版块中的另一篇贴上来,供大家参考(不知道为什么,媒体转载时这篇提的不多)。不想占用王老师博客的空间,就贴在我这里吧。

关于爱思唯尔数据库涨价的报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没在博客里提,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不适合在博客里谈。每个故事都有两个方面,我希望利用博客与大家交流关于科技出版(信息提供)方面的信息,而不是与人打笔仗。二是公司指定销售总监孙高鹏全权代表爱思唯尔对外发布关于这件事的信息,他的话是最权威的。我这里呢,就把关于他的的两次采访贴上来,仅供参考。

爱思唯尔中国区负责人:
在华定价不到全球均价两成
本报记者张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4    [打印] [关闭]
    爱思唯尔中国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司已给予中国用户最多价格优惠,在华定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记者登陆ScienceDirect全球网站发现,若以单篇下载计费的方式,每篇论文或图书每一章节价值31.5美元。爱思唯尔中国区总监孙高鹏说,打包订购使每篇文献的全球平均价格降到275美元。
    他说,ScienceD irect在中国的下载量与日俱增,单篇论文实际价格一直在降,2007年每篇价格为46美分,还不到同期全球均价的17%。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博士郭昊认为,设置科学的收费系数,应当考虑各国人均生产总值,以及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情况。
    孙高鹏就此回应:我们在定价里已经考虑了人均生产总值的差别,所以在中国市场。我们为用户提供了近84%的折扣率。一个国家对信息产品的投入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我们希望客户能逐步体会到它的价值。从中国用户对ScienceDirect与日俱增的下载量来看,它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指出,由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品的定价上难免存在差距。为建立电子数据库,国外投入巨大,在数据处理等技术上已领先我们很多。
    那么,爱思唯尔的成本究竟如何计算?孙高鹏告诉记者,2002年到2006年,爱思唯尔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为3亿多美元,将纸质刊转为电子资源,产品更新和新功能的研发都需要大笔经费。
    此外,爱思唯尔在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全球服务器,为保证全天候不间断,还有配套的发电厂。美国西海岸大停电都不曾使ScienceDirect中断服务。这些都需要高昂的维护成本。
    爱思唯尔集团目前已在美国纽约、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三地上市。孙高鹏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以及定价模式十分复杂为由,不愿回应此次提价是否达15%等细节。他对记者表示:我们也在探索更简化的商业模式。
    爱思唯尔中国总部向本报提供的材料称,将逐渐减少对中国的高折扣。这种低价实际上是爱思唯尔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补贴和支持,但在未来几年会逐步减少,最后与全球定价持平。
    “我们采取了在2008年以后逐年提高价格的策略,以使广大科研机构有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
    孙高鹏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引进方面已有“211工程“973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成功项目,但国家级别的支持科技信息资源的项目还为数不多。好多人习惯从网上信手拈来,没有体会到信息的价值,信息也是有成本的。一个国家对信息的投入会直接带来可观的效益。
    “现在中国高校图书馆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就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时候大家觉得可有可无,没有了才知道它的重要。事实上,图书馆支撑着整个学校的科研。孙高鹏说。
    孙高鹏指出,对信息价值的忽视,在国际上也是普遍现象。但对于信息的投入,国外认识得比较清楚,相对而言在中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过去5年中,中国用于获取信息资源的投资增长率仅为63%,同期研发的投资增长率高达22%。
    “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这是爱思唯尔的一个口号。
    “我们扩大中国主编和编委的数量,编委里有600多人来自中国,其中50多位担任主编。孙高鹏说。  2005年启动的爱思唯尔中国合作期刊计划,迄今已有50多种中国科技期刊加入。   本报天津63日电
爱思唯尔首度回应涨价风波
本站原创        商报
(2008-6-27)

 

■商报记者 渠竞帆

本月初,《中国青年报》报道了爱思唯尔提高数据库订购价格一事,本报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详细报道(详见6月6日1~2版《寻味爱思唯尔数据库涨价风波》)。作为事件当事人,爱思唯尔当时对此讳莫如深,其他几家拥有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国际出版集团也避谈这一敏感话题。在半个月后,事态趋于缓和与冷静之际,几家公司分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与中国有关方面反应激烈相比,爱思唯尔对此的态度一直低调而冷静。这缘于爱思唯尔对其产品ScienceDirect(以下简称SD)的自信——在行业和学者圈内,其数据库的影响力有口皆碑。记者了解到,2004年,SD下载量占中国高校外文电子全文数据库使用量的59%,其海量的优质信息资源、严格的同行评议体系和不间断的在线无缝服务,增强了科研人员对SD的依赖。一位长江学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再好的‘海归’,离开最新的文献,‘半年之内武功全废’。”“中国现阶段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意味着不订阅数据库,未来的学术研究就面临‘断粮’。”

提价在所难免
爱思唯尔SD自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执行低价策略,作为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一种补贴和支持。在爱思唯尔去年8月的宣传册上,记者看到,中国地区SD对单篇科技论文的收费仅为46美分(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16.7%),而全球平均价格为2.75美元。有学者提出科学的定价收费体系应当考虑各国人均生产总值、购买力评价以及汇率等因素,爱思唯尔中国区总监孙高鹏对此表示:“数据库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其定价模式和成本核算方式是很复杂的。目前有成本测算法和价值测算法两种通用方法,我们采用后一种。”对于此次涨价的幅度以及与全球价格水平的差距,他不愿详谈,但透露,爱思唯尔未来几年的补贴会逐渐减少,并慢慢提高价格,“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与全球定价持平”。谈及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库价格不升反降时,他更正了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不能一概而论升或降,而是不同的部分各有升降”。
“信息对于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就像呼吸的空气一样至关重要。从中国用户对SD与日俱增的下载量来看,它的价值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孙高鹏告诉记者,“SD从1990年代初研发至今,致力于为全球科研人员打造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的在线数据库。2002年以来已投入3~4亿美元提高科技论文和科技成果的质量、数量和传播。其中,很多成本是很难核算的,比如现在每年出版的2200种期刊来自52万篇投稿,爱思唯尔要把所有稿件向全球7000多位期刊编辑发送,包括50多位由中国科学家担任的各知名学术期刊主编,6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编委,编委会成员达7万人,然后还要发给20万评审人,写出100万条评审意见,最后只有29万篇稿件可以发表,而在知名期刊《柳叶刀》,采稿率只有10%。而且,为便于学者查询科技文献,从2003年开始,爱斯唯尔对期刊的过刊进行数字化,其间的艰辛和成本支出也是巨大的。此外,爱思唯尔在中国对培训作者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仅2007年就在全国各地组织了32场科技写作和投稿培训。
孙高鹏表示,“对于下一合同期(2008~2010年)的续订,今年1月份时有些客户不想续约,但在此后的几个月里,绝大多数老客户都已续订,而且又有新增的客户,机构订户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有的大学图书馆提出,爱思唯尔要求补交上一年没有续订期刊的费用为不合理条款,孙高鹏解释:出版社与高校及图书馆都是学术价值链上的不同部分,应该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关系。某些学校的这种情况是有其历史原因的,SD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的是包括当年在内共5年的科技论文资料。他也指出,CALISA在中国高校引进信息资源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大大降低了出版社的经营成本,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国内信息建设投入不够
据了解,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在2001年中期后呈几何级增长。有数据显示,2002~2005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发表论文数量从40篇增加到110篇,SD全文下载量从不到1000篇增加到近9000篇。2006年,中国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已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这与中国学者及科研用户对其数据库的刚性需求不无关系。
“一个国家对信息产品的投入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中国对获取信息资源方面的投资还不够” ,孙高鹏表示,“目前国际一流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高素质的研究人才,二是实验室和科研设备等基础设施,三是高质量的科技文献和信息。中国政府已推行了多项吸引人才政策,国内高校对教学楼、实验室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毫不逊色于国外,然而对信息建设的投入则不大。”他举例,过去5年,中国用于获取信息资源的投资增长仅为6.3%,而同期用于研发的投资增长则高达22%。此外,中国图书馆资金不足,对高质量信息产品的付费过低,如一所英国大学每年的信息资源投资为110万美元,而同等规模的中国大学投资仅为7.5万美元。国外高校对图书馆的拨款资金占校年度资金的5%~6%,而中国则远未达到这个比例。因此,孙高鹏呼吁中国政府决策层为图书馆提供更多的资金,形成图书馆、科研学者和出版社三赢的局面。

或将带动其他数据库提价?
就此事件,记者还采访了其他几家国际出版社。威立出版集团亚洲区副总裁马克·阿林表示:“威立数据库在全球的价格是统一的,并将继续升高。数据库涨价有几方面的因素,如文章数量增加、数据库平台管理成本增加。威立持续对在线平台进行投资及技术改进,并在上半年对下一年的数据库价格进行评估。2008年,InterScience上期刊的内容量有所增加,期刊总辑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了研究人员的需求。”
据悉,威立的用户续订率很高,在中国各图书馆的续订期,威立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其经费情况,确定便于操作的合约。如果用户中途由于预算问题结束合约,威立会通过沟通保证其不失去获取内容和重要资源的路径。
从商业模式上讲,这种机构用户订阅期刊数据库的“大交易”(The Big Deal)模式仍将成为国际出版社的主要赢利来源。与此同时,这些国际出版社也积极地参与到公开获取(OA)的金色出版(Gold road,作者、出资者或其他第三方提供出版资金?雪及绿色出版(Green road,作者的存档文章保存在机构或主题文献库中?雪模式的实践中,为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可以预测:由于中国科技论文的产出量急剧增加,期刊急速扩容,要维持编辑及评审环节的成本,增强对数据库的维护,数据库涨价应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国也应加快数据库开发的脚步,避免被动应对涨价的局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86-32587.html

上一篇:数字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大势所趋
下一篇:“第二代”科研论文会是什么样子?
收藏 IP: .*| 热度|

1 任胜利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