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说说丘成桐的清华演讲

已有 5207 次阅读 2010-3-10 08:3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丘成桐

说说丘成桐的清华演讲。 (201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09, 2010 05:43AM

对酒歌兄转来了丘老师的《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的文章([www.starlakeporch.net]),不说几句实在是对不住。 

中国人讲究“原装”、“直传”,因此在学问上不大看得起近邻的日本。但是人家成功了。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丘老师说了一个叫高木的人。按照丘老师的说法,“日本近代数学的奠基人应该是高木贞治”。 

按照国人的思路,这个高木至少也应该弄个主任、校长伍的吧?没有。不过是50岁当了院士,60岁东京帝国大学退休。留洋的经历是大学毕业后师从数学大师Klein和Hilbert,然后回国。那时教授的工薪与政府部长相差不多。就是在今天,教授与部长的薪水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当然,如今有个“含金量”的问题。一样的工薪,在中国可以买到的东西不同。国人的数学比日本的差距之大,尤如当年中日围棋的水平。这个差别很少来自人的聪明与否,更多的是来自是否“用心”了。这个“用心”弟子们是可以看得到的。看着高木的身影其弟子就可以安心学术。也只有安心学术才有可能有出息。 

数学也许特殊些,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资源也可以成事儿。其它学科占有资源很重要。饶老师能去北大,应该说是好事儿。但不是去“教书”,而是去“做院长”,这应该说是恢复了一个旧的传统。这个传统从胡适那一代就有了。对于后一代的教育,任何解释都是没有说服力的。能影响后一代的只能是老师们的“身影”。 

通过行政的权力来促进学术研究是条“捷径”,也是饶老师们的“说辞”。 必须承认这种说法很有些道理。但是有得就要有失,这样的选择就不要指望出现中国的高木、也就不能指望中国的学术工作在近期能达到日本的水准了。 

指望着通过进入权力内部达到改变世界的思路其实是一种“错觉”。有这类“错觉”的人大约是按一定的比例。典型的事例就是希特勒了。虽然他在一个短暂的时期改变了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希特勒本人的肉体反而没有了。同样科学上的争论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结束。被说服了的都是属于没有信念的人。争论的终结往往是来自争论一方的死亡,或者是那一学派没有继承人了。 

知道不能改变别人,那么就只能改变自己。知道自己都改变不了,那就只好培养后代了。高木六十岁就退休了,人家也没有说个“不”字。因为有德行的人会认识到在为后进让路就是对学术最好的贡献了。今天丘成桐大约打算作中国的高木,从这篇讲话中可以感觉出他的心气儿来。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丘先生的福气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516.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十則)》
收藏 IP: .*| 热度|

16 汤敏骞 武夷山 薛长国 刘全慧 鲍得海 王伟 陈儒军 杨远帆 吴飞鹏 许浚远 苗元华 张天翼 蔣勁松 李泳 丛远新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