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为什么一线专家不愿审稿? 精选

已有 12411 次阅读 2010-1-27 20:56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审稿, 科研制度, 一线专家, 国内学报, SCI刊物

蒋高明

        最近,笔者做责任编委的某一级学报要我处理一些稿子,其中一篇稿子是关于高原胁迫生理生态的。按照惯例,我请编辑部将稿子送给我熟悉并认为合适的专家审理,他们是研究所的研究员或者大学里的教授,他们做过类似的研究。然而,遗憾的是,找了五六个人,但有三四个一线专家都不愿意审理,最终只有两个退休的专家承诺审理。以前让一线专家审稿子,他们都是非常愿意的,甚至是作为一种荣耀的。现在不同了,在他们眼里,审稿成了一种负担。

        一线专家为什么不愿意审理稿子呢?制度使然。试分析如下:

        一是单位要求专家们每年底提交SCI文章,且规定了一定的分数。国内的一级学报很多连SCI都不是,审理这样的稿子学不到什么,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如果花时间多了,就会耽误写SCI文章的时间,或帮助学生写SCI的时间。因为,研究所或大学对一线专家审理稿子是不计任何绩效的,完全是专家们的义务。这样,在得失之间权衡,一线专家只有放弃审理国内学报的稿子。

        二是要求一线专家们每年必须申请到一定的研究经费,甚至许多研究所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是靠研究经费发的。没有经费,就意味着没有研究队伍,意味着没有事做,意味着提前退休。这样,一线专家们必须将最主要的精力去申请研究经费,或去认真“编”写课题申请书,或者认真去搞关系,找人脉。总之,研究经费是硬道理,而帮助国内学报发展壮大,那是份外的事情。在申请经费方面,大的经费是院士领导们控制着的,一线研究人员尽管业务熟练,但申请经费的难度是明显大于院士领导们的,因此,他必须集中精力去找钱,从人家不稀罕做的小项目里找点钱。这样,审理稿子的工作是放在脑后的。

        三是一线专家由于业务好,经常在国外发表文章,会有一些国外的刊物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SCI刊物来约审稿。如果遇见这样的情况,一线专家由于自己的实际需求,是不好意思得罪老外的刊物的,只好投入较多的精力审理SCI文章。这样,就对国内学报的文章投入的精力少了。对于国内学报稿子,干脆拒绝,或者不好意思拒绝的,就接下活来,让学生们看看,拟好意见,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对于高影响因子的SCI刊物,专家们是不敢马虎的。否则,人家知道了你的底细,你以后投稿是会受到影响的。因为,稿子多是SCI主编送出去的,人家是专职的,谁投来的稿子怎么样?那个中国专家水平如何?看看其对稿件的评审意见就略知一二,这些是记在外国主编脑子的,毕竟人家专职干这个。审理国外的稿子是没有审稿费的,审理国内的有50-100元人民币不等,即使如此,国内一线专家会花时间认真对待国外来稿,而不愿意审理国内的稿子。

        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国内刊物的审稿工作就很难搞。

        这里笔者说的一线专家,是指的亲自下试验室、亲自到野外或者大田做研究的教授或研究员等“中小型”“老板”,至于院士、校长、院长、所长级别的研究人员,那是“大老板”的干活。笔者是不敢指望他们干些具体的如审稿这样的工作的,他们都是日理万机的人,是科学家中的贵族。如果将稿子交给他们审理,要么拖很长时间没有消息,要么干脆将稿子弄丢了,要么是他们的学生审理的,他们签了个字交上了事。一些具体审稿结论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他们投入的时间没有办法保证。

        那么,大量的稿件谁来处理呢?要么是退休的专家愿意做些事,要么是初入道的博士或博士后,但前者明显落后于科学研究前沿,后者是经验不足,分寸把握不好。

        国内要办好一级学报,必须让一线专家重新找到“审稿意味着自己被重视”的感觉,要从前面说的三条,尤其前两条解放出来。然而,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这需要从科研制度上改革。

        国内刊物依然大量发文,其中庞大的作者队伍是硕士博士们,他们为取得学位而被迫发表论文。如遇这种情况,他们的导师们就会托人去审理,那叫人情稿。在这种情况下,一线专家会为了自己的学生审理一些稿子。

        作者,编者,审者的互动弱了,刊物质量怎能够保证呢?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90719.html

上一篇:郎咸平:孟山都的玉米中到底藏着什么
下一篇:中国耕地缺氮还是缺碳?
收藏 IP: .*| 热度|

32 武夷山 王晓峰 王桂颖 司黎明 章成志 刘进平 孙学军 朱志敏 王德华 罗帆 杨远帆 梁建华 吴飞鹏 戴小华 徐坚 何学锋 陈苏华 熊李虎 许先进 朱教君 杨正瓴 吕喆 王启云 李学宽 王义超 李泳 盛弘强 曹世雄 侯振宇 zhaowanfu yanghuizhao jinshun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