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利的编辑之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sl Email: silei10@sina.com

博文

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已有 5589 次阅读 2008-4-25 15:45 |个人分类:博主论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
截至2005年2月底,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数量为4758种(不包含军队系统)。对我国科技期刊总体状况的基本信息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创刊年代高峰为1980–1989年(10年中共创办期刊1769种,占现有科技期刊总数的37.2%);与1995年相比,2005年我国学术类期刊的数量有显著的上升(由1353种上升至2058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43.3%),技术类期刊和检索类期刊的数量相对减少,分别由1995年的2451种和137种下降至1758种和79种;我国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主要为研究院所、高等学校和学协会,这三类机构所拥有的科技期刊分别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28.8%,25.6和24.3%;我国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医药类期刊的占有量分别约为40%,40%和20%,SCI检索系统中这三类期刊的数量比例分别大约为45%,20%和35%。
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数量相对较多但影响力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仅次于拥有7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美国,但在国内、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仍普遍较低,具体体现为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较低,期刊被利用的程度不高。
(2)缺乏高学术质量的稿源。由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普遍较低,因而在研究评价中不被重视,并因此导致大量的高学术水平稿件投向国外科技期刊发表,优秀稿件的大量外流客观上使得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很难得到提高。如此互为因果,从而致使中国的科技期刊处于恶性循环的运作过程中。
(3)管理体制滞后,编辑的职责和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编辑和编委会的责、权、利不明确,编辑和编委会缺乏竞争意识和动力,大多数编辑部只是被动地坐等作者投稿,谈不上思考如何参与国际主流科学交流渠道的竞争,如何把期刊打造为国际性科学交流的平台。
(4)期刊的显示度较低。我国的学术类期刊的发行量普遍较低,被国内、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检索的期刊数量偏少,尤其是国际性检索系统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普遍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很少期刊有自己独立的、具丰富信息的网站,从而缺乏向科学界展示自己的途径。
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与影响
        1990至2004年间,我国的SCI论文由6055篇上升至45351篇,平均年递增43.3%; CJCR在同期检索的论文数量由88723篇上升至311737篇,平均年递增17.4%,CJCR收录的期刊数由1990年的1227种上升至1608种,期刊的年平均载文量由72篇上升至194篇。
        根据ESI统计,1996-2006年我国SCI论文的产出数量位居第6位,但篇均被引用次数只有3.76,在ESI所统计的14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位列第114位。
在中文检索系统中,我国科技论文的被引情况也很不尽人意。统计显示,1999-2003年CJCR收录的1060293篇论文在2004年总共被引用了352047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只有0.33。
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中国科协2004年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科技工作者获取科学信息和情报的渠道分别为(问卷反馈者可同时选择多项):学术期刊(84.55%的反馈者选择该项)、互联网(69.3%)、学术会议(65.3)、工作文件(19.5%)、私下交往(18.7%)、学术考察(17.5%)、其他(8.8%)。这表明科技期刊在学术交流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统计表明, 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期刊对我国SCI论文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04年的29.7%),尤其是我国英文版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贡献率下降更为显著(由2000年的23.2%下降至2004年的16.6%)。这表明,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论文的数量剧增,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速度却相对滞后。
我国科技期刊的引证指标反映出其在国内、国际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均比较薄弱,这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科技期刊的自引率普遍较高。金碧辉等对中国科技期刊引文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大多数中国的SCI期刊在国际引证网络环境中呈“主群”现象,即:中国期刊由于大量引用国际性期刊,与同领域的国际期刊具较强的相关性,从而融入了国际期刊的引证网络环境。然而,在被引网络中,大多数中国的SCI期刊由于与同领域的国际重要期刊相关性较弱而成为“孤岛”。这表明,中国的大多数SCI期刊表现为单向的信息吸收和输入,尚未形成信息输入与输出对等的国际学术信息交流格局,没有真正融入国际学术交流的主渠道。
        国际知名科学计量学家Moed博士曾对我国的SCI论文和期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0-1999年间我国有16种期刊(中、英文版各8种)先后被SCI光盘版收录,这些期刊中绝大多数(多在98%以上)论文均来源于中国的研究机构,并且所有论文的平均他引次数只有约0.2,同期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中国SCI论文的平均他引次数则为1.93。Moed博士因此认为,语种因素并不是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低的主要原因,中国的中、英文版SCI期刊应划归为地区性期刊,在评价中国的国际研究行为时,如果包含中国的期刊,将导致中国的论文具相对低的影响,其结果不能代表中国的国际研究行为。
        为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英文版期刊的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统计分析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被引用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度参与统计的129种英文版科技期刊(目前中国共出版有约190种)的被引情况为:2000–1000次,4种(3.1%);1000–200次,13种(10.1%);200–100次,20种(15.5%);100–50次,25种(19.4%);50以下,67种(51.9%)。对于那些大多数年被引次数只有数十次(尤其是那些没有被任何检索系统收录) 的英文版期刊,它们在学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需要采取何种方式和出版策略来提高这些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交流作用?应该是这些英文版期刊编辑部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关论文:任胜利. 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3): 357-360
全文阅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899-22961.html

上一篇:The role of China's English-language scientific journal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
下一篇:科技写作漫谈 (16):表格的编排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