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科学博客:离学术有多远?

已有 4696 次阅读 2009-3-24 11:37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转载:科学博客:离学术有多远?
科技日报,2009年3月24日

本报记者李伟
   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名为《写博客是个好事情》的言论。言论提到,像《细胞》和《PloS综合》这样的期刊,允许人们在线对论文发表评论,待发表论文的作者有权纠正他人的误解,但全面的讨论应该等到论文发表后。

  那么,在国内,利用博客形式进行学术讨论是否同样可行?

  国内曾有人感慨,科学家正在与网络上最大的革命擦身而过。而这个“最大的革命”指的便是博客。2007年1月,科学网博客频道开通,迄今囊括海内外科研人员2000多位,其中不乏饶毅、何祚庥这样的名家。网站总编在开篇通告中写道:力求成为华人科学界的第一传媒博客。不过,它目前的“第一”也因为它的“唯一”。

  人们对科学博客的关注,很大程度源于对科学的好奇。许多网友听闻科研人员有了专门的博客社区后,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写?不耽误科研时间吗?”对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告诉记者:“之前没想过要写博客,科学网主编‘动员’我说有的院士都开博客了,你比人家院士还忙?”他认为,博客成为一种热闹的网络现象,网络媒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像一些门户网站需要名人效应聚集人气,所以邀请‘牛人’来写博客。”

  相对于多数人的“被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大概是科研人员中少数几个主动在网上开博的,目前主要耕耘有自己独立域名的博客。李淼坦言,写博客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读者的关注,“目前用GoogleReader订阅我博客的有14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武夷山也有同感:“第一天开博的点击率就超过800,出乎意料,有时出差未能及时更新,网友就会留言来问。”“其实科研人员也需要休息和调节,写博客就像看电视一样,消遣方式不同而已。”

  武夷山认为,博客的主要作用在于交流,网友可以通过留言跟博主及时沟通想法。而对李淼来说,写博客除了“和学生交流对当下研究的看法”,还可以“宣传”自己的研究。

  科学博客究竟该写些什么,也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科学博客,还是尽量多谈科学,少八卦。”李淼将科学博客定义为“部分内容和严肃科学有关的博客”,而“尽量多”和“部分内容”都是相对模糊的概念。李淼的一部分博文其实是写给科普杂志等媒体的文章,甚至也把一些媒体采访的文字记录贴在博客里,“这也是更新博客的一个‘偷懒’办法。”

  对此,武夷山给了另一种解释,“学术期刊和科普杂志的发行量有限,把已经发表的东西放到网上可以让更多感兴趣的人看到。”他笑称自己的博客是个“杂货店”,“比如从英文文献中把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但一般人没机会看到的东西整理出来,大多是与科技相关的有趣内容。”

  李淼则坦言,他不会将工作中的未成型想法在博客上透露。“不过,对一些大家目前都没有办法的难题,反而可以把随想写出来,通过交流活跃思维。”

  而自称“保守派”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苏颖对此另有一番体会:“科学研究本身具有前沿性和保密性,有时一点点想法的透露都有可能被同领域的人领会到,这种微妙恐怕外界很难理解。”

  对于《自然》杂志上建议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的言论,苏颖认为,各国科研评审的程序和制度不同,不能复制。

  “在我看来,科学网主要是一个科学新闻和信息的集散地,而不是讨论学术的地方。少数一些人会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拿到科学网博客或者论坛上进行展示和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讨论真是学术性质的。科普不是学术,谈论一般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学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鸿飞在一篇名为《没有学术,哪来学术争论?》的博文中写道,“我从来不能想象,学术讨论和争论能够在像科学网博客这样(的地方)进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22212.html

上一篇:张澜关于用人唯贤的建议(外一则)
下一篇:富国的人口出生率为什么低?
收藏 IP: .*| 热度|

21 杨学祥 张志东 廖永岩 王桂颖 刘玉平 章成志 孙学军 俞立平 杨秀海 周春雷 陈国文 刘立 马丽丹 魏东平 刘畅 王世明 郭磊 twxz airenao CHAOGER zhangshu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