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探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熊蕾 一个不懂科学,但是尊重科学的人。

博文

尼泊尔看庙(1)——尼泊尔自由行之一

已有 5516 次阅读 2009-2-27 14:18 |个人分类:所见所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2月14日到24日,和一帮驴友去尼泊尔玩了10天。因为大都是有一把子年纪的人了,没有了年轻驴友们攀山、漂流、徒步跋涉的万丈豪情,基本就是看,看,看湖。但是也很开心。
去尼泊尔看庙,倒不是因为我们对宗教有什么爱好或者研究,而纯粹是因为那些个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一行12人,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建筑师。另外,还有几位摄影大师去那里拍人物风情。我们其他这些人,也就是慕名去看个热闹。
第一个庙就让我有些兴味索然。
庙应该是不错的。但是去庙的路上,灰尘太大,令人窒息。到了庙前,我几乎连掏出照相机的情绪都没有了。
那是大名鼎鼎的猴庙。猴庙离我们在加德满都住的宾馆不远,步行半个钟头左右就到了。所以我们到达当天午餐之后,就先去看猴庙。
猴庙的大名叫Swayambhunath维基百科说这个词是藏文,意思是“庄严宝树”,但因为这里有大群的猴子,便以猴庙著称。
猴庙山下的建筑,看上去很新。我心里便以为这遗产是掺了水分。
但是走到山顶,看到竖立在白色穹顶上的金塔,就感觉有些震撼了。
那毕竟是尼泊尔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维基百科上说,这个塔是加德满都河谷最古老也最神秘的圣龛。它也是仅次于博大哈的尼泊尔第二大佛教圣地。
猴庙金塔
星期六,来猴庙的孩子也很多
猴庙后山,挂满了经幡。在这里也看到了一些来自西藏的喇嘛,攀谈起来,还挺亲热。
透过后山的经幡看猴庙
有的尼泊尔旅游指南说,猴庙的猴子不打劫游客。千万别信。
我亲眼看见一只猴子窜到一个尼泊尔小孩的旁边,抢走了他身边的点心。吓得孩子哇哇大哭。
之后不久,我也遭了劫。
当时我正头朝右跟一位驴友说话,忽然感觉有谁在猛往下扽我左手拿的可乐瓶子——我喝了一半,还有半瓶。
这冷不丁地,还吓了我一跳。我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只猴子在猛夺我那可乐瓶子。见我回头,它也瞪着我,依然不依不饶地夺那瓶子,力气还不小。
我就乐了。跟猴子还较什么劲儿?松手吧。猴子立马抱着可乐窜到一边。周围的人先是惊叫,继而笑声一片。
这就是那只猴子,抱着抢走的半瓶可乐
尼泊尔的8处世界文化遗产,有7处集中在加德满都河谷,包括猴庙。另一处是蓝比尼(Lumbini),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我们这帮人对蓝比尼大都没有兴趣,没有去。加德满都河谷的7处遗产,有一处只对印度教徒开放,我们只是乘车路过,没有去。所以,尼泊尔的8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这次一共看了6处,自我感觉成绩不俗。
我们看的第二处遗产,在巴特岗(Bhaktapur)。
巴特岗是加德满都河谷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尼泊尔的一个古都。在我们所看过的尼泊尔文化遗产中,巴特岗是最美的一处。不仅这里的建筑精美,而且市容也比较整洁。
进巴特岗城的外国人都要买票,但待遇不同。欧美人每位要10欧元。中国人和南亚次大陆各国游客凭护照,每位只要50卢比,相当于5元人民币。尼泊尔各景点中,这是唯一给中国人优惠的一处。
巴特岗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三个部分,即:王宫广场(Durbar Square)、Taumadhi广场和Dattatreya广场。这三个广场各有特色:王宫广场聚集了黄金门、五十五窗王宫等华丽建筑,很有气派;Taumadhi广场以尼泊尔最高的五层塔庙雄视巴特岗;被很多中国游客称为孔雀广场的Dattatreya广场以古老的孔雀窗和老王宫,显得很沧桑。
巴特岗王宫广场
Taumadhi广场的五层塔庙
五层塔庙下打手机的尼泊尔资深美女
Taumadhi广场的水站。打水者几乎都是女性
王宫广场和Taumadhi广场距离很近,步行只要几分钟。孔雀广场离得远一些,走个15分钟也到了。所以巴特岗的名胜还是很集中的。自由行,没有导游催赶,大家悠哉游哉,很是惬意。同行的驴友事前认真做了功课,我跟着他们,把导游书上列出的名胜基本都看到了。只是王宫广场的一处景点,只对印度教徒开放,我们只能望楼兴叹。从外面看,那里建筑十分精美,可是有大兵把守,连照相都被禁止。
孔雀广场很沧桑
精美的孔雀窗
再就是驴友们看的中文导游书,很多地名没有英文对照。比如我们在询问当地人如何去孔雀广场的时候,都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称是Dattatreya,就问Peacock Square怎么走,所以有些当地人就不明白我们要去的是哪里。不过当然也有明白的,否则我们也找不到。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901-217496.html

上一篇:三姑今天九十六
下一篇:尼泊尔看庙(2)——尼泊尔自由行之二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陈国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