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国宝,九鼎何在?
肖长来,
看看史书,查查资料,颇感九鼎之重要。黄帝铸三鼎,大禹铸九鼎,千秋国宝,鼎鼎有名,却不知如今定在何方?
毕竟谁也不知道九鼎究竟在何处。
九鼎之上铸有山川河流,亦当有文字。若能找到,其意义何其重大!
【山海经·中山经】载:“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昆吾是依附于夏王朝的一个己姓小国。其地本说在帝丘,即河南濮阳附近;一说在旧许,即河南许昌以东。也有说先帝丘,后迁于旧许。昆吾是当时产铜的中心,所产之铜在古代非常著名。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珣,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珣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孝武本纪】、【史记·封禅书】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水经注·河水四】魏土地记曰:宏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翊,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连。
黄帝铸鼎塬位于河南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
【尚书·禹贡】、【春秋左传】载:大禹“疆理天下,奠九州而正五服”,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上刻九州名山大川,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王城,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觞烹。
【墨子·卷十一】说,夏后启时铸成九鼎。
【易林·小畜之九】、【拾遗记】卷二等都说禹铸九鼎。可以肯定禹铸九鼎或夏初铸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左传·宣公三年】、【史记·楚世家】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此为成语“问鼎中原”和语词“鼎迁”的来历。
史籍载,鼎硕大无比,每只需九万人才能拉得动。【战国策·卷一东周】说“秦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卷三秦一】说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古代以鼎为立国之重器,传九鼎为传国之象徵。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逸周书·◎卷四·克殷解第三十六】武王再拜稽首乃出。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巨桥之粟;乃命南宫百达、史佚迁九鼎三巫;乃命闳夭封比干之基;乃命祖祝崇宾飨,祷之于军。乃班。
【左传·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史记·封禅书】其後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
【史记·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由上述可见,九鼎在秦朝时神秘不见。
九鼎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二千年于周朝后期,因战火频繁,九鼎神秘失踪,从此失传。
九鼎,是否真的消失了呢?
既入于秦,何故又亡于泗水中?
是否存于秦宫被焚毁了?
是否根本就没有被毁坏,而是存于秦始皇陵墓中呢?
九鼎之失传,真是千古之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