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运气学所感
08级科学班研究生 过敏杰
在接触中医学之初,我就听说过有门叫运气学的课程,而且其非常深奥,可以说是晦涩难懂。很多老师都说过:只有学懂了运气,才能真正懂得中医,才把握住了中医学的精髓。本科毕业时,就可惜自己没学过。不想,到了研究生却有机会来学习它,并且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运气学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能有机会学习它,这让我感到万分荣幸。而任课的张老师不但学术精深而且教课生动,这无形中又是我们学习中的一大助力,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运气的一些感受和所得。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做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表现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万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人们必须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医家十分注重运用“五运六气”这一理论,悉心研究致病因果与病情的发展,提前预防可知未发疾病,辨证施治已发诸证。因此,现代中医在精通医与药的同时,学习和运用“五运六气”有助于拓宽临床辨证思路,提高临床施治技能和临床疗效。
比如说乙酉年(2005年),乙庚化金,乙为阴干,阴主不及,中运为金不及: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又属“太乙天符”(特殊的运气化合形式)之年。本年第5步之客气厥阴风木加临于主气阳明燥金之上,形成主气胜制客气,即金克木,使客气风木无从司令,木化为火。由于金运不及,火来克金,同时木又来反侮,尚且四之运的客运火加临于主运金之上,使凉燥之气减折,气候应凉而反热。《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其发咳喘,其脏肺”。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个病例,其诊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运气学说,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男,65岁,农民,
运气学说是用阴阳、五行、六气体系来阐述宇宙间万物生长、衰老、死灭过程的一门学问。人处在天地气交之中,天地相交之气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为了使变化莫测的天气有章可循,古人用天干地支和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来记录它,就是让后来的人们,遵循这个规律去推求岁运岁气的异同,来认识疾病、预防疾病,为医者提供一种方便的法门,这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明朝徐稚的《运气商》曰:“不明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马莳又曰:“学者熟究,明其大义,则每年每月气候、病证、治法,无有不应。”《内经·素问》更有“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此之谓也。
【参考文献】
1 清.石寿棠.医原.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
2 刘力红.思考中医.第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0-131.
3 北京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编.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山版社,1973:15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