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消除白色污染从细节抓起 精选

已有 5373 次阅读 2008-3-27 22:50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消除白色污染从细节抓起
 
蒋高明 本文2008年3月23日发表于《新京报》
 
“两会”期间,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特殊“行李”吸引了记者眼球。他带了56个菜篮子和3000条手帕入会,送给与会代表,试图通过具体行动,疾呼全社会消灭白色污染(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2000年夏,陈飞家住的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水猛涨,江面上漂浮起成堆的塑料袋,与美丽的江南风光极不协调。白色污染在当时甚至当今中国城乡随处可见,然而,那个场景却深深刺痛了陈飞的心。从那时起,这个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民开始用实际行动向白色污染宣战,一干就是七八年。他们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带头重新拾起菜篮子,用上布手绢,告别一次性塑料袋和纸手帕。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出现在陈飞的家乡珠岸村;杭州菜市场上不少人重新提菜篮子买菜。
 
可见,比起庞大的“登月计划”来,环境保护并不是什么十分了不起的难事,困难的是坚持,这要求每个公民从具体细节做起。如果中国在全世界率先消除了白色污染,这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并不亚于我们登上了月亮。然而,严酷的现实是:消除白色污染远比“上天”还难。
 
餐馆里的一次性塑料膜,一次性餐桌布,一次性饭盒;香烟盒上多余的塑料膜;磁带、光盘、精品服装上的包装膜;书本、杂志封面的塑封膜;酒店里的一次性牙刷、梳子、拖鞋;飞机和火车上塑料餐具和包装盒;商场里顾客免费取走的塑料袋,当人们消费这些产品的时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白色污染。那些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塑料制品无法通过生物的作用降解再利用,多被填埋或焚烧,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人们自觉地拒绝这些物品,则白色污染可在源头上得到控制。
 
然而,消灭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仅靠环境志愿者有限的呼吁和带头作用其力量显然不足。懒惰是人类的天性,图省事、图方便才出现了过多的“一次性”制品面市。关键的是,在提供这些“一次性”的过程中,有人从中牟利,才使得消灭白色污染仅停留在“口号”阶段。一些明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给大饭店提供一次性洗刷用具赚足了大钱。酒店采购人员要回扣,小企业老板要效益,吃亏的是公众的生态环境。要从源头治理白色污染,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必须重点整治制造白色污染的企业,“迫使”那些企业为环境保护“买单”。具体的做法包括:一是提高生产“一次性”用品的税收,让他们无利可图;二要宣传教育公众拒绝使用那些对生态造成危害的产品;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对于危害公众环境健康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
 
从今年六月起,国家将禁止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将提供免费塑料袋。到时候能否禁得住,还要看具体的替代措施,重新提起菜篮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全社会关注环境,尤其名人带头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让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时尚,我们的生态环境就会有希望。今年,接待“两会”代表的酒店不提供“一次性”洗刷用品,就是在环境保护具体细节上迈开了重要一步。然而,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样好的举措何时能在全国的各大饭店、宾馆,尤其是星级宾馆实施,并形成环保制度?
 
由于人类追求享乐生活,地球生态系统已超负荷运转。现在人类利用的已不是地球的“利息”,而是动用了为后代储备的“本金”,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存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不是挂在嘴边上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行动上,不妨从消除白色污染这个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小事抓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9639.html

上一篇:怀念狼的时代
下一篇:生态文明和老百姓的关系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