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国争取“老有所为”的两大要务 精选

已有 3762 次阅读 2008-3-26 19:20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讨论不断。这个问题,可以比作老人如何与青年人争高下的问题,因为所谓现代化,无非就是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所谓“见贤思齐”(孔子语)之意,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来,都不过是少壮之国,像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就更是“小年青”了。如今中国搞现代化,说白了,主要也就是向人家美国学习。看着这位“小年青”在世界生活舞台上是如此生机勃勃,出息得有呼风唤雨的本领,“老者”心里不知如何滋味——时而觉得这“小年青”也就只是外表(“器”)行,骨子(“道”)还差得远呢,不过是个“中看不用”的轻浮浪子罢了,不值得看重;时而又觉得他什么都行,恨不得自己“返老还童”也变成他一样的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老者”就是“老者”,“小年青”就是“小年青”,无论“老者”怎么看“小年青”,看得顺眼还是不顺眼,都不能改变“小年青”的优长与缺失,总体上“老者”就得服“小年青”才行——一代胜过一代嘛,有什么好不服的?再说您不服,难道您还真的能“返老还童”变成“小年青”不是?这种白日梦就甭去做了,还是面对自己作为“老者”的现实吧!

 

“老者”应该面对自己“老”的现实,在虚心向“小年青”学习的同时,积极争取“老有所为”。

 

“老者”如何争取“老有所为”?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子孙满堂不说,更有一生积累起来的智慧!仅凭这两条,“老者”就不比“小年青”差多少。

 

中国老人,如今膝下有13亿子孙——天下老人,有谁能比得上您老这般福气的?只是如今世道变了,光靠人多不管用,得靠高科技,靠人的素质才行。您老膝下这13亿子孙,论人数,天下第一;论素质,天下倒数——不知倒数第几?所以,教育是“老有所为”的第一要务。自己教育不行,不妨挑些个子孙送到“小年青”那里去培养。只可惜您老人家想是想到了这一招,却不料送出去的优秀子孙,没有几个回来的——多数都遗弃您老,认别人做老爷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说出原因来,您老可能又要不高兴了——还不是因为您老对待自己的子孙,总是偏爱玲牙利齿和奉承拍马的,却冷落了刚毅木讷干实事的和忠诚老实讲真话的缘故!

 

所以,善待自己的子孙,亲近刚毅木讷干实事的和忠诚老实讲真话的,疏远玲牙利齿和奉承拍马的,是您老“老有所为”的第二要务。人家美国“小年青”为什么能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硬是把自己“整”成了天下第一强国?其善待自己的子女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尽管与您老相比,这“小年青”膝下原本子女不多,长成者更少,但因其比别人家更能善待自己的子女,所以能“策反”许多别人家的优秀子女“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各国贤能之士皆争先恐后云集之。美国之强,强在人才!

 

您老应该改变“伯乐识才”的老观念!现代贤才不是靠什么“伯乐”识别出来的,而是靠人人平等的竞争竞争出来的。“伯乐”识才是凭“伯乐”自己的经验和才识,故被“伯乐”识别出来的人才,鲜有能高于“伯乐”者,何况您老又总是偏爱玲牙利齿、奉承拍马之辈,如此“识才”,识别出来的人才,自然是“王二小过年”了。

 

竞争出人才。怎么个竞争法?具体我也说不清,您老问问人家“小年青”去。我相信,有刘备求贤之渴之诚,不怕没有办法。怕就怕您老当“伯乐”当习惯了,以为只有自己所识之才才是真才。果真如此,您老想要“老有所为”怕就不成了,那就只有眼睁争地看着人家“小年青”茁壮成长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9520.html

上一篇:少年笔记
下一篇:让“科学明星热”再度热起来!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