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文化(下)(《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年2月25日发布
这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级本科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1998.9.1----1999.1.12)开设的选修课《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的第五讲: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和外部环境的第二个子目(下),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
第五讲: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思想文化和外部环境
(3学时)
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想文化
2) 在经济领域、政治学、法学、哲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西方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
哲学领域
西方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和新的认识方法的发展。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建立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海德格尔则发展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萨特在现实生活中出色地运用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弗洛伊德又为人本主义作了心里科学上的证明。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兴起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斯宾塞的“综合哲学”。马赫主义是这一思潮的发展。维也纳学派显示了这一学派的壮大。“分析哲学”是这一思潮的新形式。而语言哲学是这一思潮的升华。“科学哲学”和“历史主义学派”被认为是对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完成。现代西方哲学中还存在众多的学说,如生命哲学、现象学、哲学诠释学等。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如法兰克福学派也有不小影响。作为哲学方法在西方流行着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结构主义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带来巨大影响。
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潮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的鼎盛时期, 这种思潮和西方福利国家相呼应, 构成了发达国家自由主义改革高潮的政治思想基础。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 力求使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 反对一味强调个人自由发展的传统; 第二, 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 建设“积极的”福利性国家; 第三, 强调扩大扩大公民的权利范围; 第四, 注重为资本主义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各种处方, 以缓解社会矛盾, 巩固子统治; 第五, 强调社会合作, 奉行改良主义, 寻求第三条的发展道路。现代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政治观念之一, 已经成为当代美国社会的主潮流, 它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影响, 今天包括保守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带有现代自由主义的烙印, 如社会民主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福利国家、新保守主义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保守倾向, 如强调把自由限制在现有水平上、主张自由回到传统去, 恢复个人自由的本来面目、宣称自由高于平等, 反对过多的平等举措。2
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在西方大国盛行, 它对西方大国保守派执政起了推波组澜的作用。70年代初哈罗德·麦克米伦的中间道路和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主张, 预示保守主义的复苏。由于自由主义改革的受挫和社会生活的过度自由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恶化, 以及中产阶层的发展, 促使保守主义思潮的迅速蔓延, 自80年代以来居于优势地位, 成为吸收部分自由主义成分的保守主义, 即自由保守主义。其主要特点一般指: 第一, 反对彻底改造社会的任何企图, 维护旧传统; 第二, 主张自然秩序论, 认为等级和差别乃自然秩序所定, 应服从命运, 各司其职; 第三, 宣称依靠精英人物来维护秩序和法律。3
当代西方保守主义主要代表流派有专家治国派, 在1940-50年代悄然兴起, 又称科学的保守派。是一批科技统治论者。管理革命派强调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使得传统的政治家已难以胜任, 政府需要专家来管理文化、社会、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事物。4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学派5和货币主义学派把个人自由视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目标, 认为对自由的最大威胁莫过于权力的集中, 为了保护自由, 政府的职责是有限的, 同时又是分散的; 经济自由是自由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提供经济自由的经济组织是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社会; 市场把政府活动的必要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而个人的选择则扩展到最大限度。6
目前新保守主义思潮正处西方世界的主流地位, 它对过度的社会福利进行批判, 主张扩大私有化运动, 鼓励市场竞争, 使里根、撒切尔、科尔等保守主义政治家频频得分。然而在适应资本主义的现实和保持传统思想的一贯方面, 新保守主义面临困境。欧美还在70年代末以来兴起社团主义(Corporatism)思潮。强调各阶层的合作, 大团体、大组织、大公司、大工会等的协调。
历史学领域
当代史学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史学转向新史学的步伐加快。现代西方史学占主流地位的发展明显趋势是:由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即实证史学,过渡到以年鉴-新史学学派为代表的综合史学, 再到近些年来流行的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含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新经济史学派、新政治史学派、新社会史学派等)。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影响着整个战后西方史学。整个说来, 当代西方史学的主要特点显示:更加重视整体性的动态研究,从单线到多线的综合研究; 更加重视环境和条件的研究;更加重视定量分析;更加重视底层史学的研究。在战后西方率先兴起了新的领域的新的方法,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
教育领域
战后普遍涌现了个改革潮流,其明显特点表现为:教育法制化、民主化、国家化、结构体系化;教育理论出现科学化和分化趋势,教育方法技术化,教育对象终身化;教育的现代化、全球化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普及和提高都关系国家的兴盛、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关系各国在21世纪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教育为本、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立为国策。
文学艺术领域
当代世界的文学流派主要有: 40-50年代处于鼎盛期的存在主义文学、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派、兴起于50年代的美国垮掉的一代、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黑色幽默小说、兴起于70年代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70年代以来, 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则是西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表现, 是人性扭曲与人的异化的反映。当代世界美术主要是西方美术以现代派和以反传统、标新立异的后现代派为主流。个性化和主观性日益突出,出现了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流派, 其中心由西欧转向美国。在音乐领域, 进入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潮流。在舞蹈领域, 当代西方世界的现代舞派兴起。最初在美国被称为自由舞,其后发展为现代舞、当代舞、后现代舞或新先锋派现代舞, 影响最大是60年代兴起的迪斯和80年代兴起的霹雳舞。电影和电视艺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刚刚走过了一个世纪,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幅银幕、穹幕电影、立体电影;从单一电影到电影电视文化的巨变;电影录音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计算机技术开始运用于电影艺术。在当代世界电影艺术出现的多方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多样化趋向。美国风格的好莱坞电影、英法意德为代表的欧洲风格电影对于世界电影具有重大影响。
3) 对资产阶级文明危机的处理关系到资本主义的兴衰
全球现代化进程要求与之相适应精神文化,或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有与生产力向适应的古代社会文明、农业社会的近代文明和工业社会的现代文明的形态。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化现象并不一定是同步发展的。人们还由于意识形态不同而划分为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族主义发展中国家的精神文明。还有由于宗教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相异而提出的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教文化、佛教文化、犹太教文化等。然而西方资产阶级文明面临危机是同样明显的事实。本世纪初一些历史学家对历史文化的兴衰进行考察, 形成了文化形态学派,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宾格勒1918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和英国文化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三四十年代出版的12卷<,历史研究>>为其集中代表,运用挑战和应战理论等来解释文明的发生、成长、分裂、崩溃的原因。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所提出的自古至今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20多种文明。7而美国政治发展理论权威塞缪尔.亨廷顿则在认为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八种文明: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8我们且不论对于当代世界这种文明的分类是否妥当,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和平和发展大潮中,如果排除冷战思维,那么作为一个历史和社会及民族发展的演进过程,所有现存文明从根本上说具有互补性,并不存在你死我或,谁战胜谁的问题,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抗。某些文化现象从历史上曾经一度相对抗、相排斥、相封闭走向了在当代各类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的发展趋势。本世纪的历史发展显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基于文明的对抗和冲突,当代日本的经济腾飞和政治大国的崛起得益于西方文明和日本文明的优势互补。东亚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受惠于西方文明和东亚国家和地区民族精神的结合。多元性和兼容性成为实际上已经世界各类文化发展的主潮流。
世界各类文明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共同发展的机遇,又都在精神文化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和危机。现代化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能否相互协调已经成了各国共同关注的大问题。被奉为世界各国文明“典范”美国早在60年代由于“反传统文化”的兴起已经面临着“美国精神”的危机;90年代以来随着种族危机的加深,美利坚的盎格鲁-撒克逊清教白人主体文化(WASP)面临新的挑战,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相对削弱,“美国精神”又面临又一次危机。在这方面以一批未来学家和文化思想史家为先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随即一些政治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丹尼尔·贝尔1978年所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出版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和作用的再评价。91987年美国艾伦.布鲁姆教授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提出具有开放精神的美国,它的思想和文化正在走向封闭,它的教育“败坏了民主,空乏了当代学生的心灵。”他强调“对现代国家、那些比过去更注意理性的国家而言,大学和家庭出现了理性危机恐怕是我们所面临着的最为深刻的危机。”10布热津斯基则在<<大失控与大失败>>一书中充满着对美国文化危机的忧思之情。他直接了当地提出了“普遍地影响着和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需要除敝兴利的基本难题”。这些包括:低质量的中等教育、日益恶化的社会基础设施和普遍的城市衰败现象、贪婪的富有阶级、爱打官司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日益加深的种族和贫困问题、广泛的犯罪和暴力行为、大规模毒品文化的流行、社会上绝望情绪的内部滋生、过渡的性自由、通过视觉媒体大规模地传播道德败坏的世风、公民意识下降、潜在的制造分裂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抬头、政治制度出现拥塞现象、日益弥漫的精神空虚感等14个难题。他惊呼“美国诸多的棘手难办的社会问题和越来越主宰美国文化和精神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对立呈现出最大的差距。”11连克林顿在1996年出版的新著<<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12中也意识到强调责任,恢复“美国精神”的必要。它写道:“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缺乏个人责任感而引起的:十几岁的少年母亲离开学校靠福利生活;赖帐的父亲放弃他对自己孩子的责任;犯罪向我们周围的人伸出魔爪,略夺同胞;邻里们向贫困的孩子背过身去;企业的总经理不能善待他的职员或埋掉有毒的废物。美国是建立在相互的责任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想使21世纪的梦想成真,那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这个基础。”
至于日本在成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后,力图扩大日本文化的世界性影响。石原慎太郎在<<日本坚决说`不'>>一书中向毫不含糊地向英美文化提出挑战称:“今后世界混乱之后而诞生的、控制世界的新文明, 将在西方最后的代表美国和现代世界东方为一的代表日本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的发展中产生。”13然而日本社会问题的不断凸现,也使有识之士惊呼日本面临精神危机了。日本哲学家梅原猛在一篇文章中认为日本现代化成功的有利因素正在丧失,“从日本现在发生的现象上看,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并不高。政治家和官僚把行贿受贿和撒谎当作家常便饭。上面的人撒谎和行贿受贿,下面的人也就上行下效。道德的丧失将发展到整个国民的规模。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疑已开始丧失。关于对知识的渴望,现在的日本人还有我们现人那种追求先进东西的热情吗?我看未必是那样。如果说现代日本人尤其缺少什么,我认为是缺少‘独立自尊的精神’”。14
我们在前面论及当代西方文化艺术的概况,它既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生活大发展和丰富, 也反映了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严重危机。这种危机主要表现为:以悲观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主流哲学; 以反社会性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派文学主流; 以享乐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通俗文化的泛滥; 以反传统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
4) 多元文明的冲突和合作
在这个越来越多样统一的世界里,人们应当重视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与各种文明的差异与合作的问题。文明或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民族情绪和宗教信仰的区别不应影响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在内的国家间文化或文明间相互尊重、理解、共处和合作。在这个全球化和多样化共存的20世纪下半叶,把全球化、国际化解释或理解为西方化、资本化甚至美国化是一种误导。在全球性问题上把历史上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造成了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别,以‘文明’、‘民主’、‘现代性’等口号为幌子要求按美国和西方和西方的价值尺度和价值观行事,这就在实质上推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事实上,在一个多极化和多样化的世界里,以一种文化或文明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西方如此,东方也不例外。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今天的世界陷入了价值观念空前的失落和大混乱之中。在所谓的西方,新思潮层出不穷。现代主义还没有热闹过,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曾几何时,后现代主义又像已不时行,恨不得再玩玩后或现代主义了。”“这个世界上固然并不缺少各色各样的后X、Y、Z,一方面却又出现了原教旨主义的勃兴......虽然人们大多只注意到这种现象存在于发展中世界,但事实上它也以各种极端主义的形式、还有亚宗教的形式在发达国家中蔓延。”“这就是现在人们都已看到而且感到的全球文化大危机。这个危机之所以是大危机,是因为它不仅表现在诸如教育事业的衰败.......等等,而是表现为所谓‘文化’的核心的核心--道德水准的持续下降上。”15
正是在传统“美国精神”面临危机和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强化的大背景下,亨廷顿在他的1993年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了文明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其他形式的冲突,成为未来左右全球政治的最主要的冲突的论点,甚至鼓吹冷战结束后儒教国家同伊斯兰国家的结合,将是西方面临的头号威胁的谬论。16亨廷顿的立论显然违背客观历史事实,遭到世界舆论的抨击。据该杂志编辑称“这篇文章在三年内所引起的争论,超过他们自40年代以来所发表任何一篇文章。”17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沃尔特.克莱门斯认为:文明冲突并非国际事务中的首要因素,“亨廷顿夸大了文明差异的影响,不同文明之间是可以互利合作的。”181993年<<外交>>季刊11/12月号亨廷顿又发表文章称“如果不是文明,那又是什么----冷战后世界的范式>>。从此评论更多。仅由王缉思主编的<<文明与国际政治>>所收录的中国学者的评论文章就有26篇。这里提出了人们应当重视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与各种文明的差异与合作的问题。文明或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民族情绪和宗教信仰的区别不应影响包括不同社会制度在内的国家间文化或文明间相互尊重、理解、共处和合作。
在这个全球化和多样化共存的20世纪下半叶,把全球化、国际化解释或理解为西方化甚至美国化是一种误导。在全球性问题上把历史上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造成了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别,以‘文明’、‘民主’、‘现代性’等口号为幌子要求按美国和西方和西方的价值尺度和价值观行事,这就在实质上推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连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西方文明并非适用于全球”。19 他在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一书的中文版序言(1997年12月写,1998年3月新华出版社版)中写道:“为什么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兴趣并刺激了这么多的讨论,为什么我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译称22种不同的文字,并具有相应的影响?我认为,答案是,人门正在寻求并迫切地需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地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发展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他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他接着写道:“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样至关重要。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我所期望的是,我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的危险性的注意,将有助于促进整个世界上的‘文明的对话’。20亨廷顿在该书前言中说:“此书便旨在对该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我在此书里试图详细阐述、提炼、补充、偶尔也界定该文章中提出的论题,并提出和涉及许多在该篇文章中没有论及或只是一笔带过的思想和主题。它们包括:文明的概念;普世文明的问题;权力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文明之间的均势的转移;非西方社会中的文化本土化;文明的政治结构;西方普世主义、穆斯林好战性和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张所导致的冲突;对中国权力增长所作出的反应----是均势还是搭车;段层线上战争的原因和动力;西方的未来和由各种文明构成的世界的未来。”21
然而,在亨廷顿新近出版的<<....冲突....与....秩序....>>这本书中,和1993年及1996年的观点相比,他相当坦率地表达了西方文明衰落论的悲哀。在第12章: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中,它首先分析西方的衰落?他说:“凡是认为历史已经终结的社会,通常是历史即将衰微的社会。”22“90年代中期,在西方出现了许多被奎格利确认为一个成熟文明濒于衰败的特征。在经济方面,西方远比其他任何
文明都更富裕,但其经济增长率、储蓄率和投资率很低,特别是与东亚社会相比较。自西方个人和集体消费有优先于未来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建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特别是与伊斯兰国家相比。但是这些问题并不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西方,比经济和人口远为重要的问题是道德衰落、文化自绝和政治分裂。经常被提及的道德衰败边线包括:1.反社会行为的增长,诸如普遍的犯罪、吸毒和暴力行为;2.家庭的衰败,包括离婚、私生、未成年人怀孕和单亲家庭的增加;3.至少是在美国出现了“社会资本”的下降,即社会志愿组织成员的减少,以及与此相关的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的下降;4.“职业道德”的普遍下降和自我放纵现象的增加;5. 对知识和学术活动投入的减少,在美国表现为学术水平的降低。西方未来健康及其他社会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功地应付上述趋势。当然这一趋势增强了穆斯林和亚洲人对其道德力量的优越性。”“西方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社会内部集团的挑战。其中一种挑战来自其他文明的移民,他们拒绝融入西方社会,继续坚持和宣扬它们原来社会的价值观、习俗和文化。者一现象在欧洲的穆斯林中最为显著,不过他们人数不多。它在美国为数众多的拉美裔少数民族中也很显著,尽管程度较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化移民的努力归于失败,美国便会成为一个分裂的国家,并存在内部冲突和由此造成分裂的潜在可能。在欧洲,西方文明也会由于期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的衰弱而遭到破坏。”“美国面临着一个更为直接和危险的挑战。”“多元文化主义者常常是坚持种族中心的分类主义者。”“摈弃美国信条和西方文明,就意味着我们所认识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终结。实际上者也意味着西方文明的终结。”“多元文化主义者与西方文明和美国信条维护者之间的冲突,是西方文明美国部分之中的‘一场真正的冲突’。”23亨廷顿自书中强调西方文明并无普世性,现代化不等于西化,者是十分重要的变化,它等于承认的多元化。
事实上,在一个多极化和多样化的世界里,以一种文化或文明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西方如此,东方也不例外。“20世纪即将过去了。这个世纪是大西洋文明即西方文明的世纪。随着东亚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舞台正在向太平洋方向扩展和推进。”“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21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归,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241997年6月钱其琛曾说:“现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不同思想文化可以相互交流,而决不应该引起冲突。”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化艺术的现代化、多元化。全球化发展,向包括史学工作者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在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 重视对世界社会、思想和文化与世纪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研究。我们的世界史工作者要把物质和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整体研究纳入世界史的研究范围。下大力气研究这方面的现状和吸收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
第二,重视对文明或文化冲突的研究。特别是把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东方文化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作比较,相互尊重各自的特色和相互借鉴各自的长处,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第三,重视全球文化现代化和多元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在当代世界否定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或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都与事实不符的, 用全盘西化取代各国民族化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否定民族文化的论调。
第四,重视对文化交流与影响的研究。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世界性文化交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方式扩散,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借鉴和吸收外来优良文化, 在新的条件下发扬传统文化实其富有新的活力关系到各类文化的发展前途的大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影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