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11月1-15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2001.11.1-11.15记事本】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2月27日发布,第35744篇
【个人所藏资料—个人日记(GRSZZL-GRRJ-558】
11月1日,阴历十月初六,星期三,北京C5-16度
上午准备撰写《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电话告诉我我的文章准备发表,具体时间没有定。
孙靖国说星期一《法制日报》的副刊上已经发表了他们的文章。今天看到《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日第三版报道“部分史学专家和教研人员指出, 编写中学历史教材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以来出版社先行中学历史教材在知道思想上是正确的”“同全国现行的几套中学历史教材相比,这套是教好的一套。与会者也指出,对现行教材中的不准确之处,应采取适当措施修正。”显然报道没有说现在媒体炒作,也没有报道“硬伤”只有64条,更没有说人们评论教材是非“扰乱中学教学”。
晚上李正荣来电话问为正高职称开具证明一事,同时问及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问题。他说今年怪事多,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两件大事都是和人教社有关。
11月2日,阴历十月初七,星期四,北京C6-17度
今天6:30-7:10am,晨练回来路上遇到张鸿宾说,他在电视上两次看到我谈人教社编写的中学历史教学问题,他说就按人教社自己说的64条“硬伤”也够呛了,还问我教材的作者是否出来说话了。
上午继续修改我的《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
吴铁平很关心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一事,做晚打来电话祝贺,今天又给我《光明日报》昨天发表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
和钟伟民通话,他已经给我寄了《文摘报》,对于昨天《光明日报》的报道,他说不知所云,谁也没有说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不是记者自己编出来的。
吕对我的后记作了修改,这样更加精炼和稳妥。
下午收到任鹏杰寄来的特快专递,其中有《中学历史教材参考》2000年第10期,我的长篇文章《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全文共3万字,我又检查了一篇没有发现不妥之处。
傍晚荣维木来电话要求修改我给《抗日战争研究》的稿子压缩在万字内,宗旨部分可以压缩,活动部分集中将旧金山抗日战争事实维护会,有些人如丁原、魏乐不一定提。要求在11月9日前用E-MAIL发给他。
上午第三次修改《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共8800字,复印后已经挂号寄给了任鹏杰。在给他的信中对于评试验教材中的个别错字进行了订正。同时也将介绍史实维护会的文章压缩到10000万,按照荣维木的要求修改好,复印完毕,上午挂号寄给了《抗日战争研究》杂志,该杂志将在2000年第4期刊出。
3:40-4:00pm, 湖南凤凰卫士电视台周勤《有话好说》打来电话希望参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节目,但是打电话给人教社历史室他们不愿意参加,态度很不好就把电话挂了,问我能否找到另外一个和他们观点类似的教授来做节目。看来他们对于目前进展情况不太了解,我向她介绍了北京和中央四个台的情况,以及《北京晨报》的报道。她说从网上看了我的“130例”的文章。说希望能做成这个节目,如果做的话来回路费均由他们负责。
5:15-5:20pm, 鑫赢利快递服务送来了陈瑜转来的北京点台新闻中心星期天新闻大观野节目的录音带。我听了节目内容导播说:历史教材的错误引起争议,我们的观点错误不在多少,问题在于是否尊重事实。这里有对于任鹏杰和对于我的采访,我谈到了教材的错误,也谈到了关键还不在于错误的多少而在于对于错误的态度,在于机制。显然陈瑜编的是有水平的。这个节目是在10月21日播出的。
晚上周荣辉打来电话要求我为她去美国留学写推荐信。
9:30-9:47pm, 任鹏杰打来电话谈到中宣部新闻局要材料准备给丁提供材料;新浪网已经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6,7期,第10期的文章,包括我的文章都已经上网;他们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对他们施加压力,原来韩绍祥做了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工作;王宏志的上海会议上散发37个专家的“会诊”结论;人教社内部分歧,骂陈其;对李伟科印象教好。
11月4日,阴历十月初九,星期六,北京C6-15度
一早起来发给荣维木E-MAIL:荣维木先生:遵嘱寄上关于酒金山抗日战争事实维护会活动的修改稿,请审订,我已有文章的挂号寄你。黄安年 2000,11,4
再发一个给任鹏杰。任鹏杰先生:发给你我的《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 “硬伤 ”》文章,昨天通过挂号已有文章寄你,收到后请告诉我。祝好 黄安年
晚八点,河南大学龚主任从开封打来电话,希望最近去河南给他们讲有关中学教材中的问题和当代世界史问题,时间建议在本月12日去13-15日讲,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正合适。
8:20-8:27am,和何成刚通电话,他说任鹏杰要26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话节目的详细记录稿和10月27日《北京晨报》的37位专家“会诊”全文报道。
9:25-9:40pm, 任鹏杰从西安打来电话,他们已经收到我发去《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他说编辑部一气读了好几篇,写得非常好,有的他们想到了有的他们没有想到,是一发重炮弹。要在第11期一起发。他急于要10月26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对话,和北京电视台的话。
11月5日,阴历十月初十,星期日,北京C5-14度
上午用E-MAIL给任鹏杰发去《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中不公开发表的部分。
9点后何成刚来整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30日播出的录音稿,后来将我的磁带借回宿舍整理。
上午我就《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硬伤”问题进行整理,发笑严格说来现行教材的“硬伤”达43处之多,比我在电台上说的34处要多,比陈其认可的12处多出了许多。着这个硬碰硬的事实面前,即使多么大的权威,也要在事实面前受到无情检验的。
下午2点半,丁东来电话想看我的“130例”文章,我告诉他可以从新浪网上看。
下午写好了《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硬伤”的材料。同时给任鹏杰发材料纠正我在《评试验教材》一文中个别需要修改的地方。文如下:
评实验教材文章个别修订处
任鹏杰先生:又发现一处需要修订的地方,请帮助改正。黄安年
傍晚去研究生13楼229室,何成刚处看他们整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谈话节目的记录稿,当时没有发出去,后来几经努力发了出处。在何处他说人教社领导一天两三处研究分析情况,十分紧张,另外谈到曾有网上文章说我是这次事件的后台。还说人教社两年前曾经扼杀了一为记者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批评。又提到人教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的博士认同现在对于中学历史教材的批评。
张皓来电话问对于中学老师的课程怎么讲,这使我感到很奇怪。他赞同不能由人教社一家编著教材的情况。
晚上修改何成刚整理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关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谈话节
11月6日,阴历十月十一,星期一,北京C4-13度
收到孙靖国发来的E-MAIL,内容如下:From - Mon Nov 06 07:34:21
黄老师:听说人教社已内定明年不做大改动。
听何成刚说说已经看到我在《中学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第6期还要续登。
上午完成《有关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一场争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背景节目(2000年10月30日)》的修改稿,并给陕西发出。
收到荣维木来E-MAIL,我回了E-MAIL。荣先生: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36年10月生,住北京师范大学丽泽
如果适当压缩,请你全权办理。与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交流资料当无问题,
我可代为转达,我们可以电话再细谈,我感觉他们的信息相当的多。
黄安年
> 安年先生:
> 您好!大作修改稿(电子邮件)已经收到,拜读之后,感觉很好,使我对史维会有了进一步了解。谢谢您的支持,大作将安排在今年第4期发表(12月上旬出书刊)。还要麻烦您将工作单位、职务、出生年告诉我。大作正在编辑中,视版面情况,可能还会有少许压缩,是否可由我们酌情处理,也请赐示。谢谢!据说吕建琳女士正回国观光,如您能见到她,请代我致意,感谢她在旧金山会议期间对我和其他大陆学者的关心照顾,如果可能,希望史维会与《抗日战争研究》建立资料交换关系。
> 敬礼!
> 荣维木 2000-11-6
下午陈瑜来电话问录音带收到没有。
今天下午收到刘绪贻先生对于推荐书目的修改意见。他还提到“你的两篇大作我夜收到了”“只拜读了一篇,很受启发,我在别的地方还未看到从资本主义整体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说法。”
又碰到系里一些老师说,在中央电视台里看到了我的谈话。
晚上整理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0月22日广播节目,并发给任鹏杰:From - Mon Nov 06 21:44:13 2000 Date: Mon, 06 Nov 2000 21:40:35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录音记录 任鹏杰先生:寄上10月22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录音供参考。
黄安年
11月7日,阴历十月十二,星期二,北京C 04 -4度
早晨整理完中央电视台10月26日的录音记录,并发给了任鹏杰:From - Tue Nov 07 07:52:57 2000 Date: Tue, 07 Nov 2000 07:51:51 +0800 From: Huang An Nian <annianh@bnu.edu.cn> To: his@cfe21.com, annianh@bnu.edu.cn Subject: 中央电视台的录音记录
任鹏杰先生:寄上10月26日播出的中央电视台的录音记录。连同前面共三个,如果需要可以发表。 黄安年
从网上看11月4日新浪网123人中,认为恶意炒作的占44.72%,严重失误的占49.59%,小事一桩的占5.69%。而11月7日则变为165人中的41.82%,53.33%,4.85%。
和丁东通了电话,他准备下午要来采访我。
9点任鹏杰来电话,说给我发来给中宣部的报道,不过我打不开这个文件。他收到了我的三份整理材料。他连续给我发的文件,我还是打不开,电话来过两次。
收到周辉荣发来的E-MAIL,文如下:From - Tue Nov 07 10:32:31 2000
推荐信
黄老师:很抱歉打扰您,我写好了初稿,请您审阅。如有不妥,请一定指出。我还没最后选定学校,我会在几天之内选好并将信封送去请您签字。文件要尽快寄出,时间有点紧。抱歉。谢谢!周辉荣 2000/11/7
任鹏杰打来电话说,《文汇报》11月1日发表文章报道首都部分专家会议把矛头指向了我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他以为是代表了教育部声音。他把给中央宣传部的信,错发到何成刚哪里去了。任鹏杰11:40am,来电话说又用纯文本的给我发了一次。
2:15-2:45pm,北京电视台科教新干线记者刘洋打来一个很长的电话谈对于那天节目的反映问题。他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他们的意见很大,说我们都是人吗等话,还说渎职等话,使他们很反感。他说舆论反映对黄教授印象很好,讲话很得体。他还说人教社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意见很大,因为不知道黄教授在那里,结果又是失分很多。他说人教社认为他们不会在电视和电台上讲话,而黄教授很会。北京电视台目前准备策划一个专门为我的系列节目,即每次一两分钟,讲世界现代史课本的问题,可以搞它三个月,但是不要完全针对人教社让他过不去,问我的意思怎样。我说,我不愿意在媒体多暴光,但是对亿万青少年负责,把历史事实将清楚则是可以的。他们还要进一步策划后在最后决定。我问他们上面对次会不会敢于,他说,关键在于要抓紧时间,你搞了,他也不能说什么话了。此事丁东和任鹏杰都非常支持,任说,要什么材料都可以提供。
2:55-5:00pm,丁东来采访,要为四川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师之友》写专访,我向他详细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他认为此事上面很难干预,因为首先抓住史实,就史实讲话而不涉及意识形态的争论。其实现在很多事实说明,传统的说教恰恰是和现行政策想悖的。他说历史把你推向了前台,由不得你了,从对历史和亿万青少年年负责的角度来说,这是很有意义的。
4:40pm,任鹏杰打电话来,要我再发一次《也谈中学历史教材的“硬伤”》,因为寄去的和发去的内容不完全一致。5:10pm,我给他发了E-MAIL。 5:35pm,通了电话,通报他关于《教师之友》和北京电视台的消息。
下午,收到JAH的信和杨生茂先生关于推荐书目和博士生论文的信。还受到The Urban History Newsletter Oct. 2000.
给任鹏杰再发“也谈硬伤”。文如下:From - Tue Nov 07 17:59:56 2000 Tue, 7 Nov
也谈“硬伤”文章 任鹏杰:再发也谈“硬伤” 黄安年
11月8日,阴历十月十三,星期三,北京C 04 -4度
4:20-5:10pm,去系里换信箱的新钥匙,并且谈及美国总统大选和中学教材问题。曹大为称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政治性错误。
5:30-6:00pm,回家后接看网上的两则消息,一是河南漯河中学的文章,另一篇是张传玺在网上的文章。任要我将材料给首都师范大学的赵亚夫,我感到有难处,婉言谢绝了。
6:30-6:58pm,任鹏杰来电话谈他们编辑部的一篇文章,我告诉他不要纠缠在“硬伤”的多少上面,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硬伤”的质量。
7:35-7:45pm, 我先给李振宏打电话,询问有关去开封讲学的安排有无问题。接着龚教授(文史学院副院长)来电话,确定我购买12日1487次由北京西到开封的软卧去开封,讲学三天,16日返回。(他的电话0378 2866407)
7:40-9:10pm, 井建斌来这里谈张传玺在网上发表文章批评他的关于改革中学教材编写等意见。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学教材中的问题,为什么长期没有发现?教材编写和审查、审定机构各自负有什么责任?现行教材编写和审定机制是否需要改革?目前是否已经改革了?是否已经引进了竞争机制?是否是已经“一纲多本”了?显然张以为再提什么“改革”是扰乱了教学秩序。以为目前不存在“垄断”现象。
11月9日,阴历十月十四,星期四,北京C 04 -4度
仔细研究张传玺的网上文章,反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急于利用“权威”“专家”的反击,以缩小负面影响的新动向,一次会议居然在四个不同场合说出不同内容的声音,而且个别讲话居然率先在网上发表。
张说“近来一些媒体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中学历史教材’的报道、评议多属炒作性质,有的完全失实’。这不仅无助于教材建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有关历史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还在家长中造成不安。”
张说:“人教社版‘中学历史教材’是现行教材中最好的一套”。“这五套教材的共同优点,也是主要优点,是符合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基本原则。从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体全体委员的评估和上述五种版本在使用中的竞争来看,人教社版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张说:“如何评估现行的编写机制和审定机制--井建斌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机制和审定机制是彻底否定的。”如他在《中国教育报》本年8月22日发表《如何编写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教材》一文中,即声言要‘改革教材编写机制,拓宽教材编写路子,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并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改变出版社‘自产自销’的局面。”“事实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省(区)市都为编写中学教材而成立了由专家和优秀中学教师组成的机构,并正在或已经编出了在本省(区)市试用的教材。经送教委(教育部)审定通过者,可在全国通用,已如上述。这种编写机制是科学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不少外国同行也甚称赞。”“如照井先生所说的进行‘改革’,恐怕不是方向。至于‘竞争机制’则早已‘引入’,今天所行的‘一纲多本’方针,就包括了此项内容,已行用多年了。”
张说:“井先生又声言,要‘改革中学历史教材现行的审定机制;废止形同虚设的由个别史学权威审定教材编写质量的陈旧机制,实行由能掌握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相关专家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来真正担负起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质量的审定任务。’看来井先生又昧于现实,今天正在动作的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已历三届十余年。以本届为例,有委员13人,其中大学教授4人,研究员2人,编审3人,中学特级教师3人,专家1人。专业特长有中外历史,历史地理,民族问题,理论与政策等。大多数人至今仍在教学或科研第一线。每次审议,都坚持会议开放,邀请有关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与会,共同评议。人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扬民主,绝无垄断。”
张说:“关于‘如何编写面向21世纪的中学历史教材’--井先生说:‘显然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无法回避的紧迫而又沉重的话题。’我认为问题没有这么严重。有紧迫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头脑冷静,态度积极正确。21世纪转眼即到,其近期教材已有所准备,就是上述正在通用的那五套,称此五套是‘过渡性’教材亦可。即使赶编出新的教材,也只能脱胎于此五套。21世纪肯定是人类历史上的变数,世界局势会变化,中国社会会发展,青少年的思想也会出现新的情况,遇到新的挑战。这些变化虽不可预测,但我们必须有所考量,视情况的发展变化而为编写远期教材而做好相应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这样才不会乱了步子。我初步想到,此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方向不会改变,从我国国情和中外历史实际出发,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史事、评价人物,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进行以思想品德为主的素质教育等基本原则也不会改变。井先生所言,要打破原中学历史教材的‘某种框架’和‘若干条条框框’,语意不明;至于要对‘跨世纪的我国青少年’灌输以‘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思想和知识,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上午8:00-8:50am,为国家高级中学历史培训班讲授《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中课本中问题,主要是将“硬伤”,从问题的由来开始,先举出中国上海公报表述中错误,接着谈到波茨坦公告、谈到“田中奏折”》解释中的错误,谈到有关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时间,关于没有关于中美关系文件的材料,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图片等,然后说明现行教材和试验教材中的“硬伤”。使学员们对于现行教材世界现代史部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课后见刘宗绪和赵世瑜。
中午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来电话,通知我的文章在下星期一发表。
办完万心蕙奖学金后,办理到期美金续存一个月和人民币现款提取事宜,目前人民币现款已有28000元。
下午一点多,任鹏杰自西安打来电话,说《南方周末》今天发表了一篇文章:《羞恶之心》是由刘友德写的,抨击了人教社的“会诊会”。
杨霭仁来电话,说在电视上看到我就中学历史教材发表意见,他对此十分有兴趣。还接到贾文昭来信说:“前几天,我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安年老百姓兄正就历史教材问题,发表指导性意见。”
晚上修改了向JAH推荐的1999-2000.6的书目和1999-2000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并且写信问为什么收不到今年的JAH?
晚上给开封打电话,通知我星期天离开北京的车次。在这以前又去秦永龙家取录音带。
晚上修改给周辉荣的推荐信。
晚上给李剑鸣通电话,通报中国人民银行为万心蕙奖学金转存事情况,并希望在最近的《美国史研究通讯》上报道。
11月10日,阴历十月十五,星期五,北京C 05 -4度
下午做好有关历史教材问题和今年文章的复制工作。
下午看到赵世瑜转给我的2000年11月7日《人民政协报》第6版关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正面报道。
下面是给任鹏杰的E-MAIL:My E-mail address: annianh@bnu.edu.cn
From - Fri Nov 10 21:43:07 2000 Date: Fri, 10 Nov 2000 17:35:47
北京电视台录音记录 10月下旬的北京电视台录音记录。11月7日第6版人民政协报有正面报道。12-16日我在开封河南大学,有电话可打掉378 2860116 李振宏转, 或0378 2866407 龚院长转, 或0378 2854058 周祥森转 黄
晚上处理了几封有关名人录的信。
11月11日,阴历十月十六,星期六,北京C 07 -6度
上午连续回复了几封信,包括给几家名人词典的回信,给中央电视台的信提到河南一家信息公司的盗版问题。在给杨生茂先生和刘绪贻先生的确信中,通报了已经发出了书目和博士论文推荐及JAH主编来信和回复情况。
上午还到师范大学图书馆复印了《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5期发表我的文章:《论当代世界史教材体系的改革—兼谈教学实践》(上),它的(下)在2000年第6期印出。我再次校看了(下)部分的初稿,修改了两个地方,并且寄往了王斯德处,同时还和王斯德通了电话。
任鹏杰两次来电,并且给我发来了八份网上资料。但是我一直没有办法打开。
11月12日,阴历十月十七,星期日,北京C 7 -0度
今天早上七点去西客站,搭乘1487次北京至开封列车,预计今天晚上18:40pm, 到达开封。7:20am到达西客站, 8:00am火车出发, 18:40pm正点到达开封,龚留柱和原北京师范大学79级学生李宝珍来接。他们非常热情,用学校最高级的鞒车来接,安排我住学校招待所,并在附近学校开设的饭店用饭。9点左右李振广教授来访。
11月13日,阴历十月十八,星期一,开封C2-14度
早上在河南大学校园内散步,看来整个河南大学处于新旧交替之中,河南大学的范围比北京师范大学要大,有九百多亩,但是校部相当的分散。
8:30-11:15am,我为河南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共50人)做学术报告,这是第一次,主要谈中学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现代部分中的“硬伤”,听课的学员十分认真,并且认同我的见解,来听课的还有自来开封的中学历史教师,河南大学历史系的1997年级的学生。 12:00-1:40pm,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领导在饭店里十分热情地宴请我。做陪的有李振宏和周祥森。下午休息前和周祥森聊,由于我的评人教社试验教材的文章,已经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11期发表,而且刊物性质及时间上的问题,所以决定在《史学月刊》不再发表,而我评论杨玉圣的文章,则已经决定在明年第一期发表。下午还为明晚团委举办2000年美国大选和宪政危机讲演的准备。
7:00-8:30pm, 万松玉夫妇来访8:10-9:30pm丁建定博士来找我聊天。这里的暖气比北京要差不少,所以所带衣物均已用上。
我发现,河南的中学教材对我相当的了解和尊敬。课间围上问问题的很多,整个气氛十分热烈。
晚间和吕通了电话。她告诉我有研究生电话说,人教社公开点了我的名。吕又为我担心了,但是这次我却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平静。为了亿万青少年,这样做值得。我有某些人对我攻击的充分准备,只要是学术讨论我不怕辩论,真理会越辩越明的。
11月14日,阴历十月十九,星期二,开封C2-11度
上午讲授第二讲,中学历史教材质疑引发的争议。这次讲座有1998年和1997年级的学生来听课,气氛十分热烈。课上我介绍和评论了这场争论的来龙去脉。我还在课堂上放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录像,并且引发了调查问卷。从调查看几乎所有的人认同中学世界现代史部分问题不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商榷与正误不是炒作,媒体介入是为了帮忙。这说明,两次讲座使人们对于这场争论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系里一再表示,这次来开封讲座的作用很大。
下午2点20分起,李宝珍陪同参观开封的请明上河园和戏剧脸谱艺术园和碑林。4点20分回河南大学历史系办公室上网看有关美国大选的资料,为晚上的讲座做准备。
7:00-8:35pm, 由团委书记陪同在河南大学科技会馆做了2000年美国大选和美国宪政危机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学生的轰动效应,会场能够容纳二三百人,结果有四五百人在那里,讲会场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不少人望里面挤。这次讲演之所以引起那么多人兴趣并且在讲演后,受到许多稿件的肯定性评价,主要是讲的内容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有切身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因为是文科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黄安年的,因为在高考时文科毕业生手里有《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三十讲》,这使我感到十分意外,也正因为这样,团委和党委对我有特别的好感。我还即席回答了几十个问题。会后团委和学生会干部要求和我合影,而许多学生要求我为他(她们)签名。
9:20-9:50pm任鹏杰来长途,向我通报了最近情况。包括人教社散发的材料,三秦电话采访陈其的情况,以及郭兴文对于张传玺的批评文章。
11月15日,阴历十月二十,星期三,开封C2-10度
8:30-11:30am,是第三讲,今天开始录像,讲的题目是《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1997年的同学和部分1998年级同学来听讲,兴趣极大。
2:10-5:10pm,下午丁建定陪我参观禹王台、繁塔、山陕会馆、刘少奇逝世遗址展览馆和开封市新技术开发区。这时雨逝已经越来越大。 5:10-7:20pm,李保珍和丁建定请我在著名的一得楼小笼饱饭店吃开封小笼包。
回到招待所后休息调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