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中国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精选

已有 10554 次阅读 2008-1-22 23:07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

——酒后狂思

 

杨玲先生近作有“静夜狂思”之文,今吾适于酒后读之,乃作此文以和之。

 

静夜狂思,或许是科学家的习惯?我却是惯于“酒后狂思”——是“酒后”而不是“醉后”,醉后则胡思而乱语也。

 

细想,酒后与静夜,一个是主观状态,一个客观状态。酒后的主观状态,是此时心可排除外来的干扰,而利于专心于自我的思考;静夜的客观状态,是此时心可无外来之干扰,同样便于专心于自我的思考。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一样的。这也说明,主观与客观是相互作用,且彼此相通的;有时,主观的作用与客观的作用,其效果相同。

 

杨玲说:“人对事实的描述,永远是客观和主观交织在一起。”(《静夜狂思〈2〉》)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正是因为人在描述事实时,客观无法摆脱主观的“纠缠”,所以为了追求尽可能的客观描述,就只能通过社会性的认知交往来克服个人的主观片面性。这也就是说,客观知识的客观性,并不是知识不受主观的影响而完全独立于主观的关系,而是知识受知识共同体的制约而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在后一种关系中,知识共同体内部的交往状况,决定着知识的客观状况:其交往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其知识的客观性就愈强;反之亦然。

 

客观知识对于知识共同体内部交往的依赖关系,决定了客观知识的社会性、过程性和历史性。

 

客观知识的社会性在于,它是以知识共同体为主体的,而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独立存在;

 

客观知识的过程性在于,它是通过知识共同体内部交往而达成的,而不可能达成于这种交往过程之外;

 

客观知识的历史性在于,它是随着知识共同体内部交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超时空的绝对之物。

 

然则,以追求客观知识为本性的科学,它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过程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科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客观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的开放程度取决于科学共同体的开放程度,并且这种开放程度决定着科学的发展程度。

 

以是观之,中国科学之不发达或欠发达,实是根源于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开放程度较低。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唯有把中国科学共同体纳入国际先进科学共同体体系中,才能使中国科学彻底摆脱相对落后状态。

 

当今中国科学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大抵有三个:

 

一是,中国科学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联系过于紧密,导致其共同体在运行机制上具有行政化之特点,这使得科学共同体难以按科学交往原则(基本原则为“唯实”、“唯理”)来开展其正常的内部交往。

 

二是,中国科学共同体“吐故纳新”远远不足。“吐故”不足的症结在于,其共同体缺乏良性淘汰机制。这与中国政治共同体尚存“论资排辈”和形式上打破“终身制”实际上仍缺乏正常“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深有关系。由于其“吐故”不足,自然连带造成其“纳新”不足;且以其“纳新”不足,更迫使大量科技精英人才脱离中国本土科学共同体,而流入发达国家的科学共同体,这不仅相对削弱了本国科学共同体的力量,更相对加强了这些发达国家科学共同体的力量,致使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学发展水平上相对差距越拉越大,从而使中国科学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相对贫困化”之窘境。

 

三是,中国科学共同体内部关系欠和——不仅“海龟”与“土鳖”之间欠和,“新生”(新生代的科技人才)与“老生”(老一辈的科技人才)之间同样欠和。前者主要表现为“龟鳖相轻”,后者主要表现为“新受老压”。

 

以上三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根本问题,其余两个均与此有内在关联。故中国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应尽快促成科学共同体疏离于政治共同体,为实现科学共同体“自主创新”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4832.html

上一篇:学者之间
下一篇:“民族认同”与“信用值”——读徐磊博文及其网友评论札记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