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一个名叫朱庆馀的考生,给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送上了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是工部四司之一,主管水利。工部四司,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所以这首诗题为《近试上张水部》,另一个题目则是《闺意献张水部》。
从前一个题目来看,是进士考试前;后一个题目,则可能是考完之后。
先来看看,如果是进士考试之前投的诗,应该如何解释。
昨夜洞房,这是寒窗苦读通过了府试。
堂前拜见公婆(舅姑即公婆),接下来就要参加进士考试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一关;就像对于新嫁娘来说,真正决定她在新家庭里的命运的,是公婆的赞许与否。
将自己的诗文集好好整理了,忐忑不安地递上来,想请您指点一下,我的诗文怎样?这风格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品味?有没有考中的希望?
就像那新嫁娘,仔仔细细地妆扮好后,忐忑不安地低声问旁边的夫婿:我的妆容,是否符合长安城里的时尚?
考前的行卷,是唐代士子的惯例。这首诗的内容也非常符合行卷诗的特点。
所以,《近试上张水部》这个题目,是说得通的。
再看另一个题目。
昨夜洞房,可以解释为已经考完进士试了。
将要拜见公婆,可以理解为考完后等待考试成绩揭晓。
但是不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样,所以拿着默写出来的考场诗文辞赋来请求指点——能走到进士考试这一步的读书人,默写考场诗文,应当是基操。
唐代士子们,考前投献诗文,是为“行卷”;考完投献诗文,是为“温卷”,在成绩揭晓之前,同样可以起到推荐作用。
问夫婿,就是问权威。
不看题目,这首诗也的确就是“闺意”——闺中情趣。
诗人们常常喜欢借用闺情,来婉转表述自己的心情与志趣。
这两个题目两种解释都说得通。
张籍答复了一首诗,即《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以闺情问,张籍便以闺情答。
朱庆馀是越地人,故以越女比喻。最有名的越地美人是西施,言外之意已在其中。
越女对镜梳妆,妆容初成,明艳动人,却又犹豫沉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艳冠群芳。
就如同再自信的学霸,有的时候,也会怀疑一下,是不是有人比自己考得更好。
张籍鼓励他说:齐地的纨(细绢)虽然贵重,但身着齐纨的贵女未必就能得到世人的推许;倒是那新妆初成的越女,高歌一首采菱曲,清新动人,可抵万金——他人的诗文或许也很出色,但都比不上你的诗文清新可喜。
《唐诗三百首》选入这首诗,恐怕不仅仅因为,在张籍的大力推举之下,朱庆馀这一年顺利考中了进士,这首诗就此传为嘉话,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向来很受读书人欢迎;同样也因为,这首诗的确是非常清新明丽、巧思动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