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phaDa 研究兴趣:科研中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社会心理与治理。

博文

博士生如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精选

已有 4022 次阅读 2024-7-8 18:12 |个人分类:学术志趣|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出自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90年12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进行的主题演讲这句话体现了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中国式传统智慧,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阐释。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科研生活,它能启发我们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用这些原则去处理我们和周围同学、老师的关系,缓解人际冲突,增加工作幸福感。以下写作结合Kimi进行,理解这些原则对博士生科研训练的启示。

各美其美:我们博士生进行学术创新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要找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个过程是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深入挖掘自己的研究潜力。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们便能在其中自由翱翔,享受科研的乐趣。而如果暂时未能找到,也不应气馁,应保持积极的态度,继续探索和尝试。当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我们都会嘚瑟。如果没有找到,我们会忧心忡忡,焦虑难耐。有些人会怪罪导师,恨不得导师甩给自己一打课题,自己不费脑筋,只需要亦步亦趋,便能毕业。有时候导师给了课题,学生却也有觉得麻烦,因为这些课题不符合他们的兴趣。所以,要做到各美其美,其实也挺难的。但是,我们还是鼓励自己选题、自己攻克,这样接受的科研训练是完整的。导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圈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范围之内自由地种地。这就是各美其美啦。

美人之美:在科研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要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美人之美"意味着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认识到同伴的成就和优点,从他们的成功中汲取灵感和经验。这不仅能够促进团队合作,还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学术环境。我们要停下来,多听听别人在做什么,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鼓励一下别人的工作,给他点个赞。我们既然从别人的工作中获得了启示,为什么吝啬一个赞呢?当然,美人之美并不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溜须拍马,忘记了科学质疑的本份。如果我们能用美人之美的态度,去质疑别人的工作,我们就可以把质疑做的更加科学、更加有证据、更加有艺术。如果我们的质疑,能够让他们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那么我们有能力相信,这种美人之美的原则是我们在推动科学前进中必须的原则。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美美与共了。

美美与共: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科研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相互欣赏和学习时,便能形成一种"美美与共"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科研项目的发展。这种合作精神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就拿组会举例子,很多博士生在组会时觉得很枯燥,很无聊,不知道听什么。是不是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呢?肯定是的。或者是妒忌,或者是不屑,或者是太忙,或者是自顾自的,或者是别人做的跟自己无关,或者是不愿分享自己的创意。其实,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美美与共哦。即使是能力比自己弱的同学,我们仍可以看到他在组会上的倔强。并且鼓励他的努力。如果是能力比我们强的同学,我们自然也能学习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的方式,回答老师提问的方式,临场的表现,怎样和同学们互动等。总之,如果我们心怀美美与共,我们会有一个更包容的、支持性的环境。这个优渥的环境,有益于我们成长。

天下大同:最终,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天下大同"的学术境界。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博士生不仅能够在科研上取得进步,还能培养出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为成为未来的学术领袖和社会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的世界很大,我们不要因为一个想法或灵感别抢发,就耿耿于怀。我们更不能因为害怕点子被盗用,就不为课题组贡献点子。因为在动手劳作面前,点子真的太廉价了。我们有很多点子,但是,每一个创新的点子要实现,总要付出诸多努力。我们不妨说出来,这些点子在自己手上就捂烂了。但对于同学,可能就是大救星。因此,我们还能得到一个二作或者其他。当然,这有赖于我们的导师能提供一个可信赖的、公正的环境。我们不但在组内如此,我们还对我们身边的同道如此。以达到,天下大同。

通过这十六字箴言的指导,我们可以在科研训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

作者介绍:邝宏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23.9-2024.7),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博士(2016.9-2020.7),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兼职心理咨询师(2020.7-  ),中国农业大学兼职心理咨询师(2023.9-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22-396)、国家二级心理咨询(2010-  )。研究兴趣集中在科研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心理学?),欢迎关注我的科学网博客。如果您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难,欢迎您发邮件至kuanghongda@163.com与我交流,倾听您的故事,与子偕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3728-1441414.html

上一篇:喜欢交流的博士生运气都不会差
下一篇:平衡家庭和工作-2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7 王涛 崔锦华 汪运山 黄永义 王从彦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IP: 120.235.238.*   闁搞儳鍋涢ˇ锟� | 閻犙嶆嫹 閻犙嶆嫹 +1 [1]婵湱濮撮惀澶嬑涢敓锟�   2024-2-28 12:31
  

1/1 | 闁诡剚妲掗锟�:1 | 濡絾鐗犻妴锟� | 濞戞挸锕g粩瀛樸亜閿燂拷 | 濞戞挸顑勭粩瀛樸亜閿燂拷 | 闁哄牜鍋婇妴锟� | 閻犲搫鐤囧ù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