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掌控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喜欢挑战不确定性的个体动机中,想获得掌控感这种动机仍然占很大成分。
回到平衡家庭和工作,我们要善用生活和工作中的确定性去挑战科研工作中的不确定性。
用通俗的话说,后方稳如泰山,前线斗志昂扬!
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构建我们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的,更能掌控的事情:
生活中的:如,日常开支,收入;娃的上学放学时间;家庭成员行为模式、情绪互动模式;等
工作中的:如,教学安排,例会,固定的职责等。
不确定的,容易失控的事情:
生活中的:小孩生病;冲突,吵架;等
工作中的:学术工作的创造性,论文写了会有杂志接收吗?
我们正在努力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确定性。比如,让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悉家庭成员的脾气,掌握沟通的技巧,让孩子更健康少生病。
生活更确定,可以让我们更少焦虑。生活不会造成压力,自然,我们就又足够的精力去面对学术的不确定性。
上面的分析偏理性,来点故事性。
第一个事情是我访学结束时有一个朋友想来访学,于是热心地联络,包括住宿。一切尽在掌控中,大家皆大欢喜之时,北大出了一个访学提供新校区宿舍床铺的通知。这可搞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他不好意思提。我帮他留好了房子,签了合同。他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事情。好在我又不止认识他一个访学的,还有其他新访学的说了这个事情,后面就知道了这个事。我直接告诉他,房子是可以退租的。承担违约金就好。哎,苦的是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但这事就北大一通知搅黄了。这就是吃力不讨好吧。但这样的事情,生活中还会继续的。因为你在决策前,是针对自己掌握信息的最优决策了。而有些信息,你是无法掌握的。但处理完这事,又想想,其实也没啥,不就是花钱(违约金)买了确定性吗?只是这部分违约金需要朋友出而已,我只能委婉说一说你没就我出了。但这事,还是让我的“客家人好客天性”受了一点打击。以后别那么好客了。
第二个事情是小孩太花时间精力了。小孩出生后,我一直在读博、访学过程中,8年,有5年我是在北京的。所以,我对带小孩还是以理性的那种,想当然,分析好所用时间,什么事怎么做,就这些理性思考中。但实际不是按照我的这种思考来的。合作者常常说我想当然。这一点,我承认。但我依然认为,小孩可以按照小孩的方式更独立地成长。现在要干的事情,就是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让他认同采纳我的价值观,听从我的建议。有句话说的好,教育就是等待,等待教育的时机。为了让他学会不能吃凉的、辣的东西,最近带他去了两次医院。把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也把我的疑虑排除了。就是脾胃不好,肠胃不好,吃坏了肚子,导致的肚子不舒服。昨晚疼的要命,但我发现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他疼的时候还在给他分析讲道理(其实这时候更多的是要安慰、处理疼痛问题)。疼了一个多小时,跑了医院,现在就老实一点了。以后控制他的饮食,也有足够的理由了。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等待,不能尝试的。比如,昨天中午没拦着他,吃了螺狮粉、水果捞,这就很危险。马上就开学了,昨晚还进急诊。我为了等待一个教育他的机会,如果不,我必须和他讲道理为什么不能吃,父子关系又被挑战了。我有耐心之余,还得有承担风险的能力。生活之中处处有风险,亘古至今如此。那就尽量让风险更小一些吧。当前,发挥小孩的主动性,把小孩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好,成为我日常的最最重要的工作。我必须改进老想着工作这个问题,即,不能从工作中脱离,工作干扰了生活。用我搭档的话说,就是对小孩不用心。另一句,就是脑子里天天想着工作。
所以,科研工作者要先把生活过好,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到工作场所待着,做的学术的事情。未婚、丁克、住学校、吃食堂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生活不确定性,增加生活的确定性。虽然有些显得极端,但这样都是为了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把足够的时间精力留给学术中的不确定性。
这就是最近几天的思考。
新学期已经到来,就当作是开学第一课了。
预祝大家开工大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