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中国古科学人文模型:黄帝内经-人体热力学体系(三)

已有 322 次阅读 2024-6-27 21:0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中医原理的理解,是否可以有一个标注科学体系。答案也是肯定的。这涉及到它背后的数理构造的本质。而不是用人文体系、哲学体系来简单处理。

中医理论中,若细细把它分类,包含了人类生物学的整体理论:热力学理论。且人体作为热源之一,和自然界热源发生谐振。这个理论体系,反应在《黄帝内经》、《玄隐遗密》、《伤寒》等热动理论中,它需要和两个关键体系相通联

(1)现代物理学的热力学相通联、并和机械热机相通联。

(2)现代生物学的生化、神经相通联。

也就是说从现代生物学、热力学、机械力学中,原则上可以推理出“内经”背后遵循的“整体论”的原理。而这也是现代生物学中生化、人体与动物生理学、神经科学三信息系统向上的瓶颈。而内经的“脏器相互作用关系”的作用基理的闭环、功能作用的下层基理,依赖电、化、内分泌控制形成的机械电控、代谢化控的信号通讯。需要建立通讯机制的模型。

人体热机.png

1.医经背后的三个科学逻辑

1.1中医的公理逻辑

把人体作为热力、热机系统。很多问题的破解根源就可以看到。或者中医背后的公理体系(不限于中医,它是天、地、人体系的整体体系)可以浮现:

(1)气论(可以对等为物质与能量);

(2)阴阳(开放系统的能量转换、耗散、谐振动力的两极)

(3)像(象)论。万物为象、循环

(4)演化生成关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需要“分形”(中国命名为节、气)来阐述(fractal 来阐述)。

(5)几何表征。易及编码。

其它则为分支。现代西方的科学仍然支撑不了这个体系,它还缺少一个基础的原理。物象-信息-能量三者之间关系。或者说是“广义信息能量方程”。

1.2古天文体系-历法

它是揭示中医基理的一个关键。这源于人体热力系统与自然的调谐谐振关系。表现为生物节律、子午流驻。中国的阴阳历法、五运六气,并不见于公历系统。它天然的对接了黄帝内经,是人的生态系统的数理描述、周期律描述,(部分释义见上篇)。

天文历法的本质,是人体热力环境的描述。从其开始描述,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功能性描述”(对人的功能),也就是,它是生态学、物候学、气象学意义的物候、几何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不具有这个特征,地理坐标系不具有这个特征。它是时空两系合体坐标系。也是易的一部分。

子午流驻.png  image.png

1.3 易经

易经的体系,包含4类标注体系。天文、气象、物候、人候的人文预测体系。人体结构表征是易的一部分,利用拮抗对来表示(不展开)。在经典的黄帝内经中,易并不直接合体。在千金方中,可以看到卦象与人体的合体。这需要拆解“易”来理解。它是人体拮抗的谐振力学与易谐振表征的共通。这里需要一个数理的连接关系。

1.4脏器谐振动力

谐振是中医的内核。它的标准模型,表述为五行。这需要一个人体生理学的数理模型与之关联。这个关系,可能源于生化、神经电控的协同。这本质是整体生物学的“功能”性方向。

五行 five factor.png

谐振关系,决定了对人的整体功能调制、干预上的药理思想:升、降、沉、浮。在药学属性上,包含有气论、谐振、生化。这可能是区别于西方药理的一个根本原因。在巡行关系上,具有循经特征。这需要整体水平的数理模型来支撑。

神经沉浮.png

这可能到了一个时机,在生物学底层和整体之间,形成一次统一的人体生物学系统的基理。这个基理,仍然是“信息科学”意义的。

在中医的医学体系中,它的自洽体系本来就在。东-西两生物学体系的基理需要对接。这需要把中国科学体系的基础逻辑重新进行理解:自然-人文科学的统一性,可能不会很远。中国的久远历史中,建立的体系是自洽的整体论性质的、人文-自然合体的知识架构体系。在当代产生的断代出现了问题。架构自然-人文谐振的知识体系可能悄然到来。人文、心理、生物等的理解,可能会出现新的视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362-1440019.html

上一篇:中国古科学人文模型:自然与人文系统信息谐振(二)
下一篇:心理-生物统一性上,为何放弃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收藏 IP: 117.152.2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