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心理学和代数学距离?

已有 383 次阅读 2024-6-23 00:3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心理学因为实验而进入科学,在它的内部,却未建立它的标准数学。或者说,没有和标准数学对接。在唯像学内部,未有走向代数学,也就未有走向数理演绎。数理演绎方法的道路,曾是心理学探索的路途之一。

hull.jpg

Hull 心理演绎探索的founder

因此,把人的“主观量”作为研究变量,只有找到了代数学和主观量的连接的接口,心理学才能转换为演绎。这显然是一个瓶颈,但并不是不可破。或者说需要久远的蓄积,才能慢慢显示它的全貌。若是找到,则“人”的主观的机制,可能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局面。

1.变量种类

进入到人的认知信号系统的变量种类,并不是唯一的。分为下述几类:物理量、心物量、语义量、心身量。

解决的困难:(1)找到“度量衡”并“定标”。它是“计量”基础。(2)变量维度,它是代数、几何基础。

2.心物认知变量

进入感觉器的量三类:能量、空间、时间【3】。感觉器是换能信号。物理量的换能机制,是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的热点领域,且诺奖不断,例如:频率编码、墨西哥草帽等。

这类变量的描述,采用物理学度量来描述。

被知觉到的物理量,也就是心物量。能量效应、时空效应等是热点领域,采用心物方法、心物对比方法等,均也可以使得这部分变量客观化。或者,这部分变量,本身就代数化。

色度坐标.jpg    透视图.png    透视.jpg

色度学建立了色度坐标,透视学建立了透视的“主观量”的表示方法。它本质是“心物量”的“数学表示”。从这两个方法发现开始,心物量就“代数化”了。这也是“主观”表达的“客观”。哲学中的一部分以“感觉器”“扭曲”了客观世界为由,拒绝承认主观“忠实”表达“客观”。而事实上,它们是一次“对称性变换”【2】。

恒常性研究,弥补了这一缺陷,但从这里开始,代数学开始远离。

OIP-C (1).jpg

2.语义变量

经验的参与,本质语义就参与进来。心物的方法,突然就转向了各种形式的变量测量方法:反应时、正确率、信号探测。处理的方法,开始多元、差异检验、也导致了混乱,认知神经类、生理性的测量等,加剧了这一局面。而对人的研究,始终要回归到功能性本质。而经验的本质,也就是语义表征,是人对外部、内部对象的属性、关系、因果律的主观表述。

寻找这一度量衡成为关键,而心理学建立了一个“间接”的“测量方法”:常模测量。它本质是对一个“语义”的主观变量的“定标”。即把一个语义量,通过频率的方式,实现定标。也就是“语义度量衡”。这个本质认识清楚了,“主观量”也是可以“测度”的。这和以往的对心理量的理解会出现一个本质不同。“人人心理有杆秤”(个人差异化的衡器,需要坐标变换),这确实是可以可视可度量的。即长期以来被认为的“主观”的“主观量”,其实也是“客观量”【1】。

度量衡.jpg

语义的维度,就成为了另外一个关键,这项技术,为“语义空间”所建立,即通过语料库测度,可以寻找表达的语义的维度【1】。

OIP-C (2).jpg                     情绪.jpg

这两项结合在一起,语义的表征的“代数学”和“几何学”也就可以搭建了。则随机的核心,就是在人的心理变量中,到底有几类变量?找到这几类变量,抽提为“符号”,也就是代数化。寻找心理学普适性的规律就开始了。因此,在精神功能层次,心理学的变量:评价A、价值V、差异、人格p、动机力F、事件属性E【1,2】。在认知层次,则变量需要增加。

这样,心理学量,慢慢转换为代数量,才有可能进入演绎。这是关键一步。

心理学统一结构方程.png

参考文献

1.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

2.数理心理学:人类动力学

3.数理心理学:心物神经表征信息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362-1439319.html

上一篇:心物统一性机制的桥梁:动作电位连接的模拟机制与数字机制
下一篇:中国古人文科学的数理模型(一)
收藏 IP: 117.152.202.*| 热度|

3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