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数理心理学:数理心理学统一性纲领 精选

已有 6490 次阅读 2021-6-30 22:20 |个人分类:数理心理学概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与社会学是人类三大理学。它是人类的认知物,或者是经验的产物。在人类认知物的发展中,人类的经验的获得,历经“古典传统”、“实验实证传统”、“理论统一传统”,并形成了自然科学科学知识体系,而其它两类理学并未在事实上取得理论架构的统一。心理学要在事实上走向统一,必须在古典传统、实验实证传统上,进入理论架构的统一性传统。这需要一个指导性的纲领文件。也就是“数理心理学统一性纲领”。

       1.古典纲领

       在前科学时期,人类的经验主要来自于上帝天启、思辨、前人经验、自然观察。经验知识具有不系统性、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自然事件的自发、重复出现,重复概率较低,验证往往以人类演化时间尺度为代价(历史尺度),效率低下,人类经验知识积累、进展缓慢。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社会历史的管理与演化经验的获得中。这一方式,成为人类早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就成为一种自发、默认纲领,即“古典纲领”。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雅典学院——是这一古典纲领的典型体现。它集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家,依赖古典传统方法,获取知识的科学古典场景再现。


See the source image

图 1     雅典学院


       2.实验实证纲领

       实验实证传统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实证思潮逐步兴起,科学由古典纲领转向“实验实证纲领”。在继承上帝天启、思辨、前人经验、自然观察基础上,实验可控方法逐步成为主流方法。

       实验的本质是:客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会诱发相互作用的效应,也就是实验现象。利用实验诱发的效应,来推测相互作用的规则。也就是通过多变的实验现象,来寻找客体相互作用的稳定性属性及其关系。即在多变性中,寻找不变性。不变性又具有跨时空的可平移性,也就是诺特定律(Noether,1918)。

       根据实验提出的关于相互作用的假设和假说、现象学规则、属性量与属性关系,构成了假设或者假说,由于是根据实验现象得来的,也就称为“唯象假说”。在某一子领域,实验的假设或者假说,往往以这一子领域的定律、定理(law)而终结。这就构成了“实验唯象学理论”。

       上述基本路线,也就构成了“实验实证”的默认纲领,也就是“实验唯象学纲领”。

       心理学天然继承这一传统,沿袭了整个自然科学的标准实验方法。在实践中,由于受实验现象的多变性干扰,在不自觉中,追求理论的多元、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特色性,而走入了实验纲领的反面,成为心理学思考的“惯性纲领”,这是心理学的可贵试错和必要成本。

       在世界范围内,集成了实验科学的数理原理的“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以应用、速查为指导思想,弱化数理原理的普及,在事实上也加剧了这一恶化形势。


See the source image

                                                  图 2  冯特创立了心理学的第一个实验室

       

       3.理论架构的统一性纲领

       对同一 实验唯象学的局部发现,因为对象的“同一”性,也就是属性的统一性,使得内在相互作用的原理具有统一性。把局部领域的唯象学定律、定理,利用设定的公理,逻辑在一起,就构成了理论的架构。也就是在所有唯象学的经典发现之上,找到了公理形式,也就是实现了它的理论统一。它往往以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理论架构也往往是“数理理论”架构。自然科学的物理学,是这一纲领的典范。

       心理学由古典传统,进入实验实证传统,历经: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认知主义。

       上述心理学流派,均抓住了人的某一个子系统。因为其实验实证性质,皆属于实验唯象学的局部领域的发现,从本质上均是“实验唯象学研究”。尽管每个流派,都可能存在自己的行动纲领,但在性质上,均从属于“实验唯象学”的“阶段性纲领”,而不属于“统一性纲领”。而“认知纲领”应属于实验唯象学中的最后一个纲领。

       认知即计算,是认知科学的根本性纲领,这与认知系统的通讯、信息编码、存储等局部性质本质相关。这一纲领,在近期回顾中,遭遇危机(Miller 2003,Rafael Núñez et al.,2019)。从1950年代早期发动初衷、快速扩张性之后的瓶颈困难、对早期设计路线的偏离,均预示认知热潮可能减退,新的理论孕育再继。

       这一核心瓶颈的本质是:整个“心理实验唯象学”孕育已久,经典唯象学理论大量积累、成熟,揭示心理本质的交叉学科趋于完备,数理方法亟待与心理学融合。即整个心理学处于“实验唯象学”向“数理架构”重大转型期,“统一性新纲领性文件”亟待出现。

       


image.png

图 3 认知六边形


        4.数理心理学统一性纲领

       “数理心理学”(The Mathmatical Principle of Psychology,MPOP)天然继承自然科学的统一性纲领,把以往心理学的研究,定性为“实验唯象学”研究,它的结果和经典发现,属于“实验唯象学”发现。

 数理心理学,从上述基本性质出发,建立了人类个体运作的模型体系。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并确立了一个基本性的心理学前进的纲领。包含几个核心内容。

 4.1哲学纲领

 对人的研究的哲学方法学,包含4个子纲领:

(1)     黑箱模型。即把人看成一个黑箱对象。

(2)     还原论与系统论。对黑箱研究就是把它按照不同的功能层级进行拆解。它所导致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的结构和功能。这在生物意义上的人的拆解中,已经取得极大成功,对人的整个系统的拆解中,也取得了极大成功。

(3)     可知论纲领。即对人的规律进行认知的纲领。

(4)     对称性理论。即人的规律的数学表达,必须满足对称性定律。

4.2学科发展纲领

关于人的学科的发展,必然的分为4个阶段:实验发现、唯象理论、理论架构、数学表达。人的科学的研究,以实验为前导,必然的依赖于实验的现象发现。这一纲领,我们将在认知哲学中,坚持这一纲领。后续我们将展开论述。

4.3学科方向纲领

对人的学科的方向,应该具有几个学理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数理心理学的方法论出发,它的学科方向包含3个基本方向:

(1)     结构学。任何一个功能的研究对象,都具有结构和功能。它构成了关于人的学科研究的基本方向。例如,人具有生理结构、具有信号加工的信息结构。群体的人按照某种连接联系在一起,具有了社会结构。

(2)     运动学。根据数理心理学的事件结构式,时间、空间是任何事件的两个独立要素。客体与客体发生的效应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就构成了运动学。这里空间不限于物理的空间。

(3)     动力学。根据数理心理学的事件结构式,客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力。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动力因果关系。也就是动力学。

4.4 数理心理学统一性路线图

以数理心理学为出发点,建立的心理学统一性行动纲领,包含了三个子纲领:

(1)     由数理心理学延伸到整个社会科学数理逻辑的路线图。

(2)     由数理心理学延伸到生物学的数理逻辑的路线图。

(3)     由数理心理学延伸到整个科学的数理逻辑的路线图。

由上述的纲领,我们就可以建立数理心理学统一的路线图(如图4所示),与以往路线图不同,这是一个建立的数理理论逻辑上的内生逻辑的路线图。

在这个路线图中,哲学的本质是人的认知的机制,也就是思维的机制。语言学的本质是心理编码,它也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的物质载体。人类学所包含的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实际是社会运作的各类社会关系和价值理念,它构成了人类精神运作中的动力部分。人体生理学则提供关于人的供能与运动的物质外壳技术的理解。而神经科学提供的是对人类通讯系统的数字编码的理解。这样,数理心理学的基本架构具备了,它和其它几个最关键的学科之间的逻辑就建立了。在数理心理学中,我们基本上一具有了上述的基本架构。 


             image.png

            图 4  数理心理学统一社会学路线图


        人的认知机制构成了哲学,心理的编码构成了语言学,人类经验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外化,构成了人类学。生理学则提供对人的供能与运动的理解。神经科学则构成了人的数字通讯。而上述关于心理机制的,又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的智能计算来验证、应用。

       心理学不可能游离于统一性大门之外,看一看活生生的人类的物质载体,就知道内在机制的统一。

       5.理论架构的统一性纲领领域

       数理心理学统一性纲领,将要倡导以下,关键统一领域,并列为核心数理科学问题。包括:

       5.1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认知系统数理表征。

       5.2数理心理学:心理力学。人的动力系统的数理原理。

       5.3数理心理学:认知哲学数理原理。思维的数理原理。

       5.4数理心理学:认知神经数理原理。精神功能的信息加工机制。

       5.5数理心理学:文化模式数理原理。行为驱动的价值观念的数理表达。

       5.6数理心理学:心理美学数理原理。人的映像物的认知哲学规则。

       5.7数理心理学:心理语言编码原理。心理的编码原理。


       参考文献

 Noether, Emmy (1918): Invariante Variationsprobleme, Nachrichten der Königlichen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öttingen, 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Klasse, 235–257.

Miller,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7,141-144.

 Rafael Núñez, Michael Allen, Richard Gao(2019),What happened to cognitive science?nature human behaviour behaviour, 3p782–791 

高闯,数理心理学:心理空间几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362-1293529.html

上一篇:数理心理学:统一性理论架构下的心理学性质与路径
下一篇:数理心理学:统一性回顾——心理空间论的蓄积
收藏 IP: 218.199.207.*| 热度|

5 黄永义 汪育才 周忠浩 杜占池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