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O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POP

博文

心理-生物统一性上,为何放弃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已有 319 次阅读 2024-6-28 21: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是一个随笔,是在不断的把心理学、生物学进行定量整合的一些经历,仅做个人式的分享。

在世纪初,看到各类“国际脑计划”,而从物理学领域开始进入认知的领域。在进入脑的领域时,一个关键抓手,是它依赖什么样的方法学,去解决这里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是坚持复杂性,还是简单性。初进入这个领域,习惯性的设想是复杂的,并首先学习了混沌、分形、高等统计的方法。开始脑电、眼动类数据的收集。这个过程持续不到一年,就暴露出来。尽管如此,坚持了大约7年时间,发现生理量距离真正的人的信号距离遥远。但得到了一个基本经验:

(1)和心理直接相关的变量物理量、心物量、语义量。其它量,算间接量。构造心理的精神因果律,在直接量上进行架构,而不是在间接的电生理量,只是相关。这尤为重要。尽管这些领域依然火。

(2)在生理量上,神经“动作电位码”是揭示编码的直接变量。尤其诱发的量EEG等,解释底层基理,可能。。。。

(3)人的对象的基本架构,在系统上“功能”上,可能出现它的因果律原理。

1.沿着简单性步进的精神性

若坚持这个特性,似乎本质上,按照一般的科学美学原则,则应该坚持简单性。在这个尝试上,得到了精神动力的统一性因果律。

心理学统一结构方程.png

它起源于SOR模式,在精神功能层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什么是信号?什么是行为?什么是操作?什么是心理驱力?它是高于认知的功能。则认知另有基理。这就把精神功能、认知功能分离开来。也就是人的评价A,人格p、价值观念V、精神驱力F、刺激事件S之间的连接关系。它是信息学意义的。坚持了简单性。慢慢就分离了出来。

弗洛伊德.png  need model.png motivation.png 情绪.jpg  motivation.png

2.沿着简单性步进的认知逻辑

同样,认知是否也存在一个底层的统一性原理,它首先不是神经意义的。而是人的信号的加工,坚持简单性还是复杂性,依然重要。刺激的信号表达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这需要回顾一个事实,在人的所有加工环节中,那些是他们共同的东西:(1)信息内容的结构,(2)所有加工的基础功能原则,(3)信号如何运算,(4)认知系统连接在一起的递进关系(可能也是进化关系),(5)信号、信息、能量、动力之间的信能关系。

这样,这就从纷繁的加工现象、加工结果中脱离出来,寻找所有加工背后的基底,则需要坚持“简单性”,而在基理上不能坚持复杂性。下述,则称为“认知加工因果律”。

认知统一方程组.png

认知递进关系.png

在认知环节的递进中,认知心理学广泛、累积的深入调查,累积了大量证据,在这个证据的底层,寻找连接、递进的逻辑。则在递进的逻辑中,萃取共适的规则,它是一种“简单”的逻辑。坚持简单,避开了复杂性,坚持寻找“直接变量”,而避开“电生理”。电生理是相关量。

3.沿着简单性步进的认知-神经逻辑

神经与认知直接相关,在于认知信号直接搭载神经。神经元是“信号处理的元器件”,它是兼容的万能元器件。则简单性体现为:

(1)神经元的信号原理清楚了,则在人体,垒砌元器件,就能寻找各类功能器件原理。

(2)神经元集成了三个守恒律:(1)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物质守恒。

这三个原理,是“编码”、“控制”、“自生长”的三个原理。有了这三个生物性,则变为柔性、可变形态、可塑造、可剪切的生物电子元器件。在神经底层上寻找基理,包含三个基理:

(1)自然神经元电子元器件的原理(非人造神经元)。

(2)物理量信号搭载原理。

(3)语义信号模拟原理。

这可能就找到了普适性和“简单性”。HH方程是一个奠基,奠定码的模拟,连接HH方程和自然逻辑神经元(非人造神经元),找到了递进逻辑,就解决了信号-码-模拟量三者之间关系,就解决了“认知神经”的核心。上行是“心物”,利用能量编码,下行是“心身”,利用电荷守恒来编码,学习,则利用“物质守恒”来可塑。认知神经的底层逻辑就可能显现。这是坚持了“简单性”。而非复杂性。

认知神经统一方程组.png

Hodgkin-Huxley-model.png        人造神经元.png     cover2.png

如果是基理,按照“简单性”去探索,值得去尝试。多样性是现象学层次的,自然界留给生物性、精神性、社会性的不应该只有复杂性、多样性,它的规律的底层,可能是统一性、简单性。在探索性上,不应排斥。在认知、认知神经上的探索,在加深这个判断。

(数理心理学群:77740464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78362-1440174.html

上一篇:中国古科学人文模型:黄帝内经-人体热力学体系(三)
下一篇:精神性-生物性-人文性:为何选择了简单性而不是复杂性?(二)
收藏 IP: 117.152.203.*| 热度|

2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