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麦子:能干的馆长是什么样子?

已有 385 次阅读 2024-6-25 15:0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能干的馆长是什么样子?

    作者:麦子

图谋按:6月19日,河滨加州大学麦子先生告诉我想写一篇“能干的馆长是什么样子?”我告知:“通常情况下,‘正能量’的内容更受欢迎。”6月23日:我对麦子说“前几天您同我说‘能干的馆长是什么样子?’,这篇文章一定会很精彩,很期待。只是您也不用有压力,不用太辛苦,闲暇时想写就写。”6月25日,麦子先生以即兴分享形式在圕人堂大窗分享,图谋予以整理编发。

    上次写了两篇关于馆长管理方面的一些往事(图谋注:指“美国高校图书馆部门主任亲历的专业化馆长治馆故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8307.html;续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8391.html),有群友认为过于负面,从而贬低了图书馆行业,让外人以口舌。图谋也认为,如果写些正能量的,这样一般比较受欢迎。但这其实和我自己的观察是相反的:这好比是同学聚会,如果你说你最近做得如何成功买了几栋楼,孩子怎么出息,其他的人真实感觉会是怎样?既然说到这里,那就谈谈好馆长是怎样的,不过我觉得是会让人更郁闷,因为没法学,相比之下,比烂比较容易。

    我一直认为,馆长这个位置是要领导各个副馆长(也就是直接汇报给你的各位)做好图书馆日常事务,而自己是更重要的对外的事物。当然,要这样首先是要有一支图书馆的队伍,不是一些不能做事而且你根本不想要的占坑的人,当然,话说到这里,就是很多特殊情况和无奈,也就写不下去了。美国图书馆馆长的首要任务,无论大小和类别,就是要摆平给你钱的那方。无论是好年景还是差年景,都能得到你该得的那份,甚至更多。我以前有个同事,是一个只有三个全职工作人员的馆长/馆员,她是在一个我们学校附近大约40公里处的一个公共馆馆员,做了很多年,媳妇熬成婆,做了馆长,当年(2005左右)她的薪水是12万样子,而我同事大约8万,所以收入不错。做了馆长每年最费劲的事就是和当地的其他部门争预算,一个市的最费钱的基本就是Jing察、消防和图书馆三大部门,所以一直需要和他们扯皮。不过,不过她因为是个很能干的女士,所以一直把这块做的不错,图书馆也是处在一个殷实的老区,都是退休的老人(有钱有时间喜欢图书馆),所以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一直做的不错。当时,他们家住在我们学校附近,但她的市里提出这样的影响不好,因为他们不愿把税金用在一个住在其他地方的人的工资上,所以为了这事,还搬了家。不过,他们已退休,夫妻两人就又搬家了。

    这当然是个小例子,但保证预算的持续和稳定是馆长的基本责任而已,这方便要做好,没有止境,而且平时的预算只能让一个图书馆维持运作,但要做好,需要更多的钱,尤其是想建新馆。美国公立大学和公立图书馆一般建新馆是通过正常的发政府债券筹资的方式,但目前要做的事情太多,而建新图书馆不是优先事项,所以只能靠私人筹钱,起码是启动资金。即使再有钱的学校也是不愿自己花钱全资建一个图书馆,都希望借机拉赞助。不过,最近20年,建新的图书馆很少听到,更多的是一个图书馆拿到了大笔的捐款消息。

    我在2010年参加一个在国内的宣讲团,团员都是一些图书馆的人,其中有三位是现任或退休的馆长和副馆长,其中的一位据说曾经在三年里募到上千万美元,并把自己的位置成了冠名的。另外,在上文中的那位加大圣地亚哥图书馆的馆长也是在这方面十分出众,在他的任期让图书馆收到了大笔捐款。捐款这事固然和学校本身的名誉和校友有关,但要让图书馆自己能独立拿到钱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你是需要有单独募款的能力。我们图书馆在30年里,馆长其实只募集到了10万元,是有一个在纽约开律师事务所的校友,拿这笔钱的名义在图书馆入口处开了一个小小的休闲阅读收藏。但为了这事图书馆还是花了不少努力。不容易的原因是这样的:比如某人是一个学校的校友,图书馆知道这人有钱,但除非此人自己和图书馆联系说我要捐钱给图书馆,图书馆是绝对不能直接和此人联系,因为学校和学校里其他的已经拿过他的钱的人是有优先权,这是他们的财神,不是图书馆的。当然,如果此人说我现在再想捐一点钱给母校,你们看其他部门还有什么需要的,如果学校愿意,校方可以把图书馆建议出去,当然,这功劳也不是图书馆的。

    所以,图书馆要单独募集到钱其实是不太容易,因为图书馆已经没有往日的光耀,另外部分的原因我觉得和现在的募捐人个人的要求可能有关,而图书馆现在也不需要建新楼,即使图书馆好不容易建了一个楼,如果你捐了几百万,我把名字给你,图书馆可能觉得未必合算。现在的捐钱人所要的名气也和过去不同,越来越多为一个位置冠名的,比如芝加哥一个对冲基金的老板在10年前出了一亿美元给哈佛拿到了本科招生办的主任的职位冠名。募集外来捐款和个人的关系和魅力是很有关系的,所以,即使你再努力,没有合适条件和时机,这事很难。但这事的确需要时间和很多小事的铺垫,而且也不是完全靠馆长个人就能做的。比如,我们学校在大约10年前拿到了一个几百万的捐款,而且也冠名了一个职位,但这一切都是和一个很有能力和魅力的馆员有关,并不是馆长个人的功劳。这类的捐款拿到以后,一般是学校分了一部分,余下的放在学校的投资系统里(好的学校可能有几百亿美元)生息,而用的只是利息部分。不管怎样,能为图书馆拿到更多的钱是很衡量一个图书馆长业绩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标准,如果拿不到钱,再好的馆长也只是一时的,因为图书馆毕竟是需要钱才能运作下去的。

    那么除了捐款,馆长又做一些什么?我们可以拿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馆长Brian Schottlaender 的例子为例。他曾担任加州在线档案馆 (OAC) 的首席馆长,这是一项早期努力,旨在使图书馆的特殊馆藏和档案可以在线访问。他还在 HathiTrust 计划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计划是由加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领导的大学联盟,已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支持学术工作的在线图书收藏之一。他是数字保存网络董事会的首任成员,并领导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与谷歌合作建立全球数字图书馆。他还在西部地区存储信托基金 (WEST) 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共享印刷期刊存储库,服务于大学和研究图书馆。WEST 现已成立七年,拥有 74 个合作图书馆,已成为其他图书馆联盟的典范。UL Schottlaender 还指导了太平洋沿岸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这是一个由 35 多个主要太平洋沿岸学术图书馆组成的国际联盟。

    这里提到的这些事,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做的,但估计此人在背后做了很多事情,HathiTrust和谷歌图书我就不说了,这里的WEST西部地区图书保障储存系统现在是美西高校馆一个极其有用的系统。西部地区存储信托 (WEST) 是一个分布式回顾性印刷期刊存储库计划,服务于美国西部地区的研究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图书馆以及图书馆联盟。根据 WEST 计划,参与的图书馆将整合和验证主要图书馆存储设施和选定校园位置的印刷期刊过刊。由此产生的共享印刷档案确保了学术印刷记录的访问,并允许成员机构优化校园图书馆空间。这种管理图书馆馆藏的协作区域方法与其他计划相结合,代表着朝着开发高度可信的网络级共享印刷档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基本上是这样的:比如,参加的馆里每个馆都有“文物”杂志的过刊,但如果每个馆都需要保留,太花时间和空间,而且也没有必要。所以,建立一个数据库,辨别出那几个馆有最全的这本杂志,然后挑出几个馆有最全的,凑成几分最完整的,同时让其他的馆配合。然后,按储存条件要求分金银铜三种,分别有确认(确保每期每页都在)不同储存和流通要求。我只做接触铜类的,按照合同,这些刊物的记录里要表明,这属于WEST的一部分,不可以踢掉,合同有效期是35年。我记得金类的是需要特藏的待遇,有温度要求,而且不可以流通。我以前每年有几次会收到外馆某个馆员的要求,说,按照WEST今年的单子,我这里有几期他们需要的某种杂志,希望把它们寄给他们,当然,我可以拒绝,他们于是找下一家,但我一般都照做,因为我觉得这大概是这几本期刊的最好归属。因为有了这个系统,如果你收的某种期刊不是很齐,而且用的人也少,你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把余下的踢掉。美国图书馆最喜欢做这类的用现代技术解决以前遗留问题的事,而且只要参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大问题,同时,在内容上又不损失。不知道这事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也就没必要说各种大家都知道的理由了。

    但这些事,涉及到太多的政策细节,另外钱怎么来,人员呢?而且每个馆有自己的顾虑和具体需要,有时,这事可能对其他人好,对你未必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以做主的委员会来起头,这样这些大馆的馆长的参与可以拍板很多事情。美国没有一套国家系统来做这类的事情,所以需要一些愿意做这事的人参与。比如,这WEST最后是挂在加州大学的CDL(加州数字图书馆)下,是一个没有图书馆的图书馆,但可以说是图书馆的图书馆,但有上百工作人员,我认识的做WEST的工作人员是CDL共享纸本项目(https://cdlib.org/services/collections/sharedprint/)下的,只有两个人,但做加大系统内外有关的很多事情。当然,这些事情要最终做成,因为涉及到很多细节,往往需要很多努力和时间。

    不知道这些“正能量”的内容听起来让人舒服还是不舒服,但其实无所谓,因为其他太多事情已经够烦心的了,比如专业不专业,馆员管理员,门槛什么的,比我上面说的更需要解决。所以,大家就当天方夜谭听就好了。

圕人堂即兴分享中的互动摘录:

弯曲的直线:按照程焕文先生的意思,馆长的主要工作是“三找”,找钱、找人、找书,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馆长不需要专业化,副馆长倒是需要专业化,因为要负责具体业务。

麦子:当然是这样,在一个都是专业人员的馆里,懂专业的馆长放手不干预日常是需要很大智慧的。

弯曲的直线:我觉得,馆长懂专业,不只是象征意义,还是要做专业判断。

扬抄:@麦子 大上,不知有之。

willa:我感觉,无论找钱、找人还是找书还是离不开专业,除非馆长虽然是外行但是自带各种“资源”,否则一般情况下,要钱总的说出为什么人家得给你钱,这时候不懂专业怎么能说服给钱的人让他们知道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呢?找人和找书也是一样,不懂专业,怎么能找到适合图书馆发展的专业人员,以及懂得哪些是图书馆最有价值的资源呢?

扬抄:既能搞来资源还能特别专业,这条件未免太高,不太现实。即便有这样的全能人士,也不太可能被派来图书馆这种非核心部门。

麦子:看了这段对话,我忽然发现国内图书馆发展好像还是在伯乐啊, 千里马什么的时代。

willa:麦子老师说的美国的图书馆管理的确和国内不一样,整个环境就不同。例子里面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想干什么事,包括募捐、找钱,做项目(包括各馆联合等)基本上自己去做就好了,能搞定钱和各种关系,大家都同意那就行。国内不是这么个办事法,干个什么事不是一级一级请示。所以如果大boss不专业,那整个方向就是偏的,因为那个人才是有决策权的人。

麦子:@willa 的确如此,而且搞钱的事其实人人都可以做,看个人本事,只是对馆长的期望更高,因为这是他本职的一部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9678.html

上一篇:新书推介:程结晶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下一篇:关于高校图书馆减员增效的思考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4 尤明庆 刘进平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