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高校图书馆减员增效的思考

已有 1011 次阅读 2024-6-26 09:30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发布《高校明确:压缩人员经费支出》 (https://mp.weixin.qq.com/s/BTt3fj6umjCGmW28uGSDBA),文中说:“在全国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近些年高校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步伐正在加快。”“多所高校图书馆似乎成为本轮改革的‘先头部队’,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方面,率先落地措施并取得成效。”圕人堂QQ群第一时间有成员分享进群,并引发“情绪反应”,比如“图书馆是重灾区”“不符合人性”“想当然的”。据悉,有高校校领导可能是第一间掌握了舆情,找馆长聊如何进一步减员增效。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日益窘迫。近期与一位同行交流,其所在馆三校区四校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读者座位5900多个,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50.4万册。出乎我意料的是,该馆建筑面积与中山大学很接近。中山大学图书馆2022年在编人员是205,这位同行所在馆这么大馆才给60个编制(据悉,实际事业编制在岗人数为57人,但是还有预聘制、非事业编制等,但是这些人员的数量还没有核定好。)。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职能、职业能力能在发生系列变化,传统意义上纸本馆藏的借借还还,投入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是越来越少(精益求精),新兴需求(比如知识产权服务、信息素养服务、阅读推广服务等)需要的人力资源亟待增加。未来,图书馆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也需要进一步争取。不然,真的太不容易了!

    据悉,美国高校图书馆,这么些年同样亦在做“减员增效”工作,有较为成熟的章法可循。河滨加州大学麦子在圕人堂QQ群中的分享:“馆员、管理员,两者完全是两个概念,工资的差别是两倍多。我们现在现在工资级别最低的助理馆员是6万多美元,但这工资是找不到人的,现在进来起码开7万多美元。管理员起薪是4万美元样子,但现在即使做了40年,退休时大概也只有6万多美元。一个馆里,馆员对管理员的比例大概是1对2.5左右,另外有1左右的学生。有些部门,比如流通,清一色管理员加学生,主管也是管理员。管理员里面的主管是另有级别,工资比一般管理员略高,我们最高的主管级别管理员可以拿到接近10万美元,但此人工作了40年,去年60岁时退了。”教育部2016年1月4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首次明确要求“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50%。”关于专业馆员、辅助馆员的提法(大致对应美国高校的馆员、管理员),初衷实际是挺好的,只是具体落地环节出现了问题,许多馆“无暇顾及”或“鞭长莫及”。可以说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写进了高校图书馆规程,起宏观指导作用。少部分头部馆在规程的学与用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

    6月25日,电子资源大数据联盟微信群,图谋就专业能力、知识产权服务、学科服务等进行了互动交流,稍事摘编。

图谋:现在好些东西图速成。专业能力,多是慢工出细活,甚至需要久久为功。聪明人太多了,各自走捷径。

博庸: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平衡,商业上可能不允许慢工出细活,但也需要经得起检验,最起码假设-论证的构建要能经得起推敲,证据链要完整,而不是看着证据去拼凑一个和实际完全脱离的假设以及更加虚幻的论证过程。专利领域最近很火的就是标准必要专利(SEP),这方面其实是需要律师和专业的情报人员去共同努力的,光靠律师或者业务专家可能不太行。

图谋:高校图书馆领域的,专利信息服务不知道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持续多久?

博庸:好像最近国家都比较强调四链融合,每个省知识产权局和工信、科技这方面的行政单位很重视这个,似乎也提升高校考核标准中关于技术转化与技术转移方面成果的权重,这可以视为对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工作需要加强的一个信号,反正明显觉得这两年,特别是今年,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方面,特别是专利应用方面需求的增长。特别是理工科特色的高校,似乎逐渐在成为新的指挥棒。

图谋:博庸“其实专利导航和学科服务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我比较赞同。个人感觉,比较遗憾的是,理轮与实践领域探索“学科服务”数十年,当前仍是各行其是、各干各的。知识产权服务,做得较为出彩,多是学科分析服务做的较为出彩的几家高校。

博庸:商业的专利数据库也不便宜,但是其实高校馆买了以后利用率不太高,另外刚才说的专利的检索思路和学术文献的检索思路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律所的思路和搞审查出身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在专利代理机构或者律所也是要专门招做检索的人的,而且不是谁都适合干这个的,所以我的观点这方面未来3-5年会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很可能会根据需要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人才出来。整体来说专利检索因为历史沿革,检索如果要准确还是以布尔检索为主,如果布尔检索不过关,大概率没有那个专利行业的单位愿意招。专利文献因为跨语言+不太聪明的机器翻译,用关键词检索一定会漏检,如果严重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基本上实现查准的控制会放在分类号上。对于分类号把握的越好,关键词越灵活,检准基础上的检全效果就会越好。如果分类号把握不住,检索结果的噪声会特别大,远远大于学术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数据库每个月更新的文献量是百万级的量级,整体数据量是1亿以上,如果噪声大的话是很恐怖的……

博庸:其实我刚在骑车的时候突然有一种灵感,学科服务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咨询服务。瓶子里面装什么酒完全取决于校领导的需求,究竟是服务于教育部的评估,还是学校发展大局的“战略资政”业务,还是盘活数据文献为学校发展提供底层的事实参考(学校学者研究层面的大数据)哪一种,就看上面怎么去看待了。更何况高校里校办也有自己一套信息报送体系。如果硬要进行分类的话,我可能会觉得更加接近于高等教育实证研究,或者高等教育统计这样的领域。说到学科服务的内涵的时候,笼统模糊的说就是盘活数据、明晰现状、提出推论、以备参考。从服务目标来说,可能是“服务发展,支撑决策、服务教研,普惠师生、服务管理,细致科学”。从运行的效果来说,现在基于外部公司平台构建的学科服务系统所选取的指标欠佳(也许是好的产品经理都不在这个领域),根据这些指标并不是真实的反映与刻画在当前形势下学校研究活动的动态,根据这些指标统计出的数据只能成为决策可供参考的细节,而不能成为进行发展计划制定的依据。用情报的话语来说就是依照指标所形成信息对于学校发展大局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师生来说,难以解决教学科研中的痛点;对于行政管理者而言,缺乏规范的数据字典与数据口径,不符合日常数据提取的使用习惯,比较难用。现在为什么高教大数据产品“青塔”比较亮眼,核心还是抓住了领导的需求,能够直观且明确的反映出部里厅里评什么,自己差多少,差在哪儿?我上面的话可能说的有点不太合时宜,但也是我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吧。还请各位老师们指正!

图谋:挺深刻的见解,谢谢分享!

     上述互动交流,或许有助于了解深层次信息服务的需求。图谋认为:专业能力亟待提升,专业馆员队伍应予以保障。图谋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持续关注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及图书馆人力资源问题,在很多场合呼吁高校图书馆的减员增效需要综合权衡、适可而止,否则得不偿失,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职能与教育职能的发挥,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9752.html

上一篇:麦子:能干的馆长是什么样子?
下一篇:新书推介:郑锦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事编年(1896—1956)》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7 郑永军 武夷山 刘进平 汪运山 宁利中 孙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