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转载]取消学术帽子,分层次办大学

已有 362 次阅读 2024-6-14 10: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分层大学,取消帽子

冯兆东(2023-05-18)

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388487.html

...。

1、这里先举几个例子吧。

(一)“最像科学家的学者”的景象:

几天前去参加一个评审会,遇到一位来自我们的最佳学府(在北京)的朋友。事业“如日中天”(也不兼行政职务)的她,每次见面都会抱怨:几无间歇地参与评审,没完没了地应付已有项目的汇报,无休无止地去争得“并不见得很被需要的”新项目,真的没有留下多少时间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做实验、读文献、写文章、指导研究生)。这是我见到的“最像科学家的学者”的景象。

(二)让人“眼花缭乱”的繁荣景象:

最为“轰轰烈烈”的学者要算是一些校长、副校长、院长了。而且,他们大多是我们的很好的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院长。这类例子是“枚不胜举”的。我在我以前的博文里提及过很多这类人物:他们为官几十年,一直忙于处理他们的日常官务,一直应酬着一切他们不得不应酬的应酬。然而,奇迹仍然发生在他们身上:比别人更容易升为一级教授,也比别人更容易获得科学大奖。这是我见到的最让人“眼花缭乱”的繁荣景象。

(三)我见到的“运动型”大学的常态:

在一些貌似繁荣的大学里,争做“双一流”和“争取学科评估的升级”的口号喊得震耳欲聋,教师们被“鼓噪”起来为填表而奋斗:留学生的数量得满足指标;得奖的级别和数量都凑够数量;教材出版的空格也得填满;等等;等等;等等。他们唯独不甚关心的是:本科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到家长和学生以及社会都满意的程度。他们也不甚关心:研究生的入学、培养、毕业质量是不是过关的。这是我见到的“运动型”大学的常态(有很多很多这类“运动型”大学)。

(四)几乎是“全民参与的”NSFC基金竞争:

听到的一则消息(消息来源是绝对可靠的):一个不在省城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师范学院(是师范学院,而不是师范大学)都要求所有的老师(是所有的老师,800多人)必须去竞争国家基金委的基金,尽管该校的最佳记录是“曾有一年获得过4个青年基金”(通常呢,每年仅仅有1-2个青年基金中标)。

2、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取消学术帽子,分层次办大学。

(一)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按美国的Super Universities(如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的标准去招揽人才,去吸引人才。并按他们的方式去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我们办的如此大学有义务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竞争“世界级的科学影响力”。那样呢,我们的最好大学才算是替我们刷到了“世界级的存在感”啦。如果能在不远的将来办5-10所这样的大学,那算是万福了(万福了)。在这样的大学里,自然无需用“帽子”去吸引人啦,因为每个人都相当于被“帽子”啦。

(二)二流大学:

下一个层次的大学呢,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办成清华北大的目前状态:人才济济、环境宽松,无需每天围着“双一流”和“争取学科评估的升级”的口号去累死累活的。学者们既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组团攻关。在这样的大学里,每个人(教师)也都是被精心选拔的,都相当于被“帽子”啦,所以也无需用“帽子”去吸引人啦。

(三)三流大学:

在那些需要被“数字管理”的大学里,可以将教师待遇的“内部差异”拉得稍微大一些,以便一些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能吸引到能人,以便大学有可能上一个层次。但是呢,不应该用“帽子”的办法搞得“贫富悬殊”和“人心不安”(无帽子的和有帽子的人都人心不安),完全不应该的。

(四)四流大学:

至于那些不需要做研究的大学(例如,末流的三流大学及四流大学以及之后的大学),不要将研究和发表作为晋升条件。这里的教师们需要通过参加培训和学术会议来及时地更新他们的知识的。在这样的大学里,更没有必要设置“帽子”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38147.html

上一篇:[转载]好老师:谁说了算?
下一篇:[转载]人工智能 & 大数据:哀叹 or 狂欢?
收藏 IP: 61.163.21.*| 热度|

4 杨正瓴 牛凤岐 王涛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