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兴趣重要,还是生存重要?

已有 11375 次阅读 2024-6-2 10:00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兴趣重要,还是生存重要?

王德华

 

有年轻朋友问:“如果让您再做一次选择,您选择什么研究方向?”

类似的问题还有,“如果您处在我们现在的状态,您如何选择您的科研方向?”

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研究方向的选择,对一个学术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如何把握研究方向,是值得每个学术人认真思考的。

从我自己的科研经历看,科研方向和科研兴趣是慢慢形成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在大学期间做毕业论文的时候,算是初次认识科研活动,做的是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生态学方向。硕士期间导师给的课题是高原小哺乳动物代谢产热的季节性变化,开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属于生理生态学方向。博士期间继续硕士期间的方向,高原小型哺乳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完全独立开展工作。博后期间,也是继续从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这就是我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这个研究方向的过程和原因。

对一个领域和方向,了解的多了,理解的深了,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专业兴趣自然就慢慢加强了。我从事的是小型哺乳动物的产热和体温调节,逐渐从生理学、生物化学机制过渡到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机制等。虽然也会关注其他动物类群的相关文献,但也只是关注和了解,由于精力有限,一般也不会轻易去改变自己已经有了些基础和积累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科研兴趣了。

所以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然,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科研兴趣也会改变的,甚至会丧失的。

一旦有了兴趣,又有条件发展自己的兴趣,当随兴趣做下去。一个人有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当然,也有些学者创新意识强,学术思维敏锐,有宽阔的学术视野,过一段时间就会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回到开始的问题,作为年轻学者,是兴趣重要,还是生存重要呢?

我的回答是,生存是第一位的。青年学者首先要站稳脚跟,要立起来,科研工作要能够延续下去。这的确不容易,新入职的年轻学者,研究经费、实验室、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等都是决定因素,一旦科研经费不能持续,科研产出不能持续,就有生存问题。但不管怎么,首先要生存下来,然后才能考虑兴趣和发展。

如何能够生存下来呢?这当然也不容易。年轻学者似乎是不能停步的,一直在爬坡,需要努力的方面也很多。如要申请科研基金项目,就需要了解和满足获得资金资助的条件和要求。如要晋升职称,就需要了解和满足职称晋升的条件和要求。

所以,青年学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清楚自己有哪些优势条件,扬长避短(短时间内是扬长避短,长时间内需要扬长补短),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年轻学者的方向和兴趣选择,与自己在博士期间和博士后期间的工作基础是分不开的。所以,博士期间、博士后期间出色的工作基础,是年轻学者立足和发展的关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436569.html

上一篇:喜庆王祖望先生90华诞
下一篇:研究生阶段是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间
收藏 IP: 60.233.16.*| 热度|

36 王涛 郑永军 武夷山 周忠浩 崔锦华 孙颉 王从彦 曾杰 宁利中 孙南屏 刘钢 李东风 冯兆东 周健 白龙亮 刘立 邝宏达 卫文强 郑强 黄永义 王安良 张红光 籍利平 朱林 杨正瓴 刘全慧 钟炳 谌群芳 农绍庄 周阿洋 刘全生 唐小卿 冯利霞 马鸣 guest99890511 guest0152052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IP: 39.149.5.*   回复 | 赞 +1 [11]农绍庄   2024-6-8 09:47
兴趣重要,还是生存重要?
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IP: 117.150.38.*   回复 | 赞 +1 [10]黄永义   2024-6-3 07:05
  
IP: 119.130.152.*   回复 | 赞 +1 [9]李东风   2024-6-2 22: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436608.html
IP: 120.244.60.*   回复 | 赞 +1 [8]胡大伟   2024-6-2 20:44
这二者也许不矛盾。
IP: 202.102.253.*   回复 | 赞 +1 [7]李志强   2024-6-2 17:46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是个永恒的灵魂之问。
同意德华老师,生存是第一位的。然而,生存与兴趣并非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之所以提出生存与兴趣如何选择这个永恒的灵魂之问。就在于两者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否则,如果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反而很好选择了。就因为二者同等重要,同等层次,所以,大多数人难以抉择。

对于理想主义者,兴趣第一位,对于现实主义者,生存第一位。人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面对生存的压力,大多数人扛不住,因为生存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先生存再发展吧。
IP: 211.87.220.*   回复 | 赞 +1 [6]王德华   2024-6-2 17:17
说明:非常抱歉我这里没有表达清楚。我这里的“生存”,不是个体的生死存亡,是指一个人的学术和科研能否延续下来。有些青年学者为了坚持个人的科研兴趣,基金项目难以中标,导致自己的科研无法持续,时间长了,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术发展。“生存”在这里,看来用的不合适,容易产生误解。
回复  这个clarification是必要滴
2024-6-2 19:5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其实,王老师博文已经说清楚了,也就是:
1-开创和开拓阶段的研究,古今中外都一样,很难获得2-科研经费和作为日常工作,如果的确有追求兴趣,只能是把1-2-分离开来进行。
而且,在1的阶段之后-成为了2-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流和常规研究时,要承受得起在1-的艰辛付出,未必会在成为2-之后得到相应的回报。
……也即,学术和技术的原创original类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242969.html,在1-阶段的风险都很大和很难预测与预期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8100.html,就看a个人命运,b检验机制和c人才环境,就看 - abc是否一致的幸运了。
2024-6-2 20:11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谢谢刘老师!
2024-6-2 21:263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回复曾杰谢谢曾老师的补充说明!
2024-6-2 21:264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IP: 117.152.203.*   回复 | 赞 +1 [5]晏成和   2024-6-2 16:20
中国数学天才陆家曦,对数学有特殊的爱好,破解世界难题,做出卓越贡献。
可惜受到冷遇、压制,生活困苦、英年早逝。社会应该给有兴趣、有爱好、有贡献的学人应有的生活待遇。
IP: 61.163.21.*   回复 | 赞 +1 [4]冯兆东   2024-6-2 15:12
王老师,我同意李东风老师:生存与兴趣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比较。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兴趣则是在生存问题无忧时才会考虑的。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才可以比较。补注:心理学家说,生存是第一层次的需求,兴趣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
回复  谢谢冯老师!抱歉我没有表达清楚。我这里的“生存”,不是个体的生死存亡,是指一个人的科研能否延续下来。有些青年学者为了坚持个人的科研兴趣,基金项目难以中标,导致自己的科研无法持续,时间长了,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术发展。“生存”在这里,看来用的不合适,容易产生误解。
2024-6-2 17:1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9.130.152.*   回复 | 赞 +1 [3]李东风   2024-6-2 13:50
王老师好,生存与兴趣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比较。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兴趣则是在生存问题无忧时才会考虑的。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才可以比较。
回复  同意李东风老师:生存与兴趣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能比较。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兴趣则是在生存问题无忧时才会考虑的。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才可以比较。冯兆东注:心理学家说,生存是第一层需求,兴趣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
2024-6-2 15:11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回复李东风谢谢李老师!抱歉我没有表达清楚。我这里的“生存”,不是个体的生死存亡,是一个人的科研能否延续下来。有些学者为了坚持个人的科研兴趣,导致科研无法持续,时间长了,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术发展。“生存”在这里,看来用的不合适,容易产生误解。
2024-6-2 17:12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回复冯兆东冯老师好,抱歉我没有表达清楚。我这里的“生存”,不是个体的生死存亡,是一个人的科研能否延续下来。有些学者为了坚持个人的科研兴趣,导致科研无法持续,时间长了,就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术发展。“生存”在这里,看来用的不合适,容易产生误解。
2024-6-2 17:133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123.123.100.*   回复 | 赞 +1 [2]刘钢   2024-6-2 13:09
王老师这话怎么听着就像社科院的某人说的,吃烦重要还是说话重要?
回复  生物学中有”生存“和”生殖“两个功能的冲突,to be or not to be 就是个问题。
2024-6-2 17:2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3.104.76.*   回复 | 赞 +1 [1]曾杰   2024-6-2 12:32
依据环境和条件而决策,比如 - 系统医学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体系 在本世纪的兴起,经历整整1991-1999年的发表、交流和组织国际会议、筹建国际协会,并建立英文网站,在国际上大规模与很多不同专业领域的探讨 - 这都是在科研经费和日常工作之外的纯学术追求,而后,2000-2003年突然涌现,并有二十多位发表论文,在2016年之前多数已经入选欧美院士。
回复  谢谢曾老师!
2024-6-2 17: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1-开创和开拓阶段的研究,古今中外都一样,很难获得2-科研经费和作为日常工作,如果的确有追求兴趣,只能是把1-2-分离开来进行。
而且,在1的阶段之后-成为了2-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主流和常规研究时,要承受得起在1-的艰辛付出,未必会在成为2-之后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4-6-2 18:54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1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7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