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科学画报》编辑部希望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为我的小册子《散装动物学:你不知道的奇妙冷知识》写一篇序。作为学生,特别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话。我试着问了问我敬爱的导师、90岁高龄的王祖望先生,担心他劳累,说写几句话就行。没想到老先生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没过几天就完成了这篇序。我自然满心喜欢,更多的是感动和鼓舞。我把王先生的这篇序发在我的博客里,与大家分享。)
要鼓励科学家写科普
王祖望
前几天我的学生德华发来微信,希望我给他的科普新作《散装动物学:你不知道的奇妙冷知识》一书写一篇序。我立即拜读了作者的自序、目录及部分章节。读后感到此书妙趣横生,有些标题也很博人眼球。譬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建国初期,毛主席在六一儿童节送给全国少年儿童的赠言,难道动物宝宝也要有“家教”?又如“保持体温不放松,管他高温与低温”,这个标题让我也犯晕,这究竟说的是变温动物还是恒温动物?再如世界级明星动物大熊猫:“我虽然吃素,但我原本就不是‘吃素’”的。全书总共29篇文章,内容包含“动物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的绝招妙计”。几乎是篇篇引人入胜,让人读后获益匪浅。
读完本书,我还有几点感想直抒如下:
一、作者是一位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承担了较繁重的研究课题和硕士、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授《动物生态学》,在山东大学讲授《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等课程。他于2019年,应邀成为《科学画报》的专栏作者,每月写一篇动物生态方面的科普文章,一写就是5年多。如果作者没有一点毅力,没有对自己专业的执爱,没有对科学事业的诚信精神,很难坚持下来。尤其是对一家颇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承诺担任专栏作者,其对交稿的时间性必须要有保障。作者竟然做到了,且达五年之久。我内心对作者的实诚与厚道,充满了敬意。
二、当前科普作品在我国尚处于“不繁荣”的阶段,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比较稀缺。特别是一些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对于他们已经获得的一些科研成果,其科学意义、科技价值和应用前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文字进行讲述,意义重大。譬如,社会上对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等存在许多疑惑和误解,前些日子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曾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家许智宏、饶毅和顾红雅三位教授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等做了浅显易懂的讲解,效果甚好。不但可以缓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一些误解,还能推进优良转基因品种的研发。由此可见科普确实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工作。我国正处于向科技大国、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努力做好有针对性的科普工作,化解大众的误解,推进科技快速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三、诚如作者所言:“动物很有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但自然生态系统与栖息其中的野生动物,存在错綜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食物链关系,即不同食性的动物,处于食物链(网)的不同位置中。其中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网)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局位置的物种,被人们称为关键物种(keystone species)。如果人类为了经济利益,采取非科学的、只凭主观想象,拍脑门做出的决策,必然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恰好有文献报道了一个典型案列,对我们认识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有着重要的启示性。美国著名游览景区黄石公园由于早期管理不善,景区的生态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他们把几乎被错杀殆尽的狼群重新引回自然景区,僅六年時間,就完全改善了公园的生态与环境,这是依赖大自然的自我调节,使景区生态系统回归平衡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也说明,人类只有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不瞎折腾,遵照大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地球村里的人类永享安宁。
总之,我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由衷的祝贺!相信读者们,尤其是那些思维活跃、热爱大自然中野生动物的朋友们,一定会从这本小册子中,获得乐趣和灵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王祖望 (时年九十)于北京
1/1 | 总计:7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