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先秦有“黄河”之名的可能性不大

已有 1247 次阅读 2024-3-1 16:1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黄河水色之黄,先秦古人见而言之,但并不意味其时有“黄河”之名;《汉书》一处所述比《史记》准确,并不意味着他处也一定准确。“黄河之名的最早出处”主张先秦时期已有“黄河”之名,汉高祖八年(BC199 年)封爵之誓“ 使黄河如带” 而非 “ 使如带”,需要更直接的证据。

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结果如下。黄河是非常重要的,而“黄河”在文献中所见却如此稀少,想来在汉朝后期“黄河”之名尚没有得到普遍使用,仍是用“河”。需要注意的是,下列检索文献中 “河”字 ,并不都是指称 “黄河”,有人名、地名等,”河水“则肯定为“黄河”的正名;括注网站给出的年代,部分不很准确,如《淮南子》作者多说刘安,成书或在汉武帝建元二年(BC139年)

0 《孟子》《庄子》《左传》皆未见“黄河”   

    《鬼谷子》(戰國,BC475-BC221) 《 呂氏春秋》 (戰國, BC247 –BC239年) 未见“黄河” 

1  《战国策》(战国-西汉 ,BC350-BC6 年) 未见黄河,但有“河” 字112  个。

2   《淮南子》(西漢,BC206 -BC 9年) 未见“黄河” 但有“河” 字 67  个,似皆指“黄河”

       如“ 墬形訓: 何謂六水?曰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以及 要略: 齊國之地,東負海而北障

3 《史记》(西汉 ,BC109-BC91 年) 未见“黄河” 但有“河” 字 767  个,"河水“10处

4 《汉书》(新莽-东汉,36-111年) 有“黄河” 一处,而有“河” 字944  个,"河水“19处。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5  《三国志》(西晋,265-300年)有“黄河” 三处,而有“河” 字559  ,"河水“5处

《袁绍传》

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

授临济叹曰:“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乎?”遂以疾辞。

《周瑜传》

      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6 《后汉书》(南北朝,420-445年)有“黄河” 三处,有“河”  字 1007 个,"河水“18处

《虞傅蓋臧列傳》,事在永初四年(110年),

朝歌者,韓、魏之郊,背太行,臨黃河,去敖倉百里,而青、冀之人流亡萬數。

《袁紹劉表列傳上》

大軍汎黃河以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

沮授臨船歎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乎!」遂以疾辞。

7    《世说新语》(南北朝 ,420 - 581年)  未见“黄河”和 "河水,但有“河”20处, 如

      「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

8    《水經注》有“河水”267 处,而有“黄河” 8处,如

 《卷五 河水》故劉楨《黎陽山賦》曰:南蔭黃河,左覆金城,青壇承祀,高碑頌靈。

     劉楨为建安七子之一,辞世于公元217年;《水經注》北魏郦道元(约470-527年)著,黄河的正名仍用“河水”。

9     作为参考,检索笔者所存电子版《全唐诗》、《全宋诗》,各有“黄河” 226、301 处,而有“河”3140、6607 处。

总而言之,先秦有“黄河”之名的可能性不大;汉高祖八年(BC 199年)封爵之誓“ 使黄河如带,或许如 王念孙所说“ 黄字为后人所加” 

附录:现在从海外购买的晋公盘、觉公簋以及清华简等,只是专家认为“仿作者知识欠缺、技能低下,不能制作此等器物”,并未得到真正的真伪鉴定,相关材料的使用需要谨慎才好。

屏幕截图 2024-03-01 145601.png屏幕截图 2024-02-28 175341.png

前文说,百度百科将集成3952 中 “晋”(上右)作为西周标准字形想来欠妥,来自百年前罗振玉编著的《三代吉金文存》,其器物未见;其下方为"口",可能剔锈不尽而笔画脱漏——中间可见细微白线,或浇铸之前阳文字范受损;此外,两个“寶” 字不同,其一或有笔画脱漏;“永”字也是异常。

百度百科的内容从“李学勤主编.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601” 引用。今天取到网购的图书,扫描如下。

屏幕截图 2024-03-01 220512.png

容我直言,山西北赵晋侯墓地到2001 年已经发表六篇发掘报告,因与断代工程工程相关而得到热烈关注,李学勤先生在2012年12月10日作序之时没有注意到数十件出土明确的器物铭文?个别字体的笔画或有不清,但西周“晋”字下方绝对不是“口“ 而是"日"。

专家编撰工具书真得谨慎呢。

屏幕截图 2024-03-01 144717.png

屏幕截图 2024-03-01 144821.png

屏幕截图 2024-02-27 182349.png

觉公簋中“晋”真是有些奇怪,或许真如林沄先生所说“觉公簋不是西周真器,而是現代的不太精通紋飾的人造的”。

林沄. 觉公簋质疑及其他. 2008.1.29 http://fdgwz.org.cn/Web/Show/32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3678.html

上一篇:从铭文“晋”说觉公簋或伪
下一篇:“黄河”得名缘由和年代之猜测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2 杨正瓴 朱晓刚 宁利中 高宏 史晓雷 郑永军 张晓良 孙颉 孙南屏 杨学祥 郭战胜 马昌凤 周忠浩 葛及 代恒伟 李学宽 刘炜 杜占池 刘跃 周少祥 马鸣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