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杨思洛,于永浩,郑梦雪. 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5-26,441-447.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引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2)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研究的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或方面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旨在揭示人类社会行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人文科学侧重研究“人文现象”,即人所创造的涉及人自身及精神寄托的文化状态。前者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在社会系统中的功能和功效,后者侧重于人类活动对人的生存价值研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社会生活整体,他们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反映同一社会生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构成了二者内在的亲缘性与统一性,成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国内外学术界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科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产别较大,迄今尚无一致的标准。《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中的人文社科成果是指以中国学者或机构为主体,遵循既定学术规范,并为学术共同体所承认的原创性探究活动的产出成果,具体类型为期刊论文、学术图书、会议论文文献。学术成果的国际社会影响力即科研成果在国际社会范围内超越学术界的效应与作用,具体来说包括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方面。学术成果的国际社会影响力指研究成果在学术群体之外的范围传播并发生作用,如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与扩散、被政府或社会部门所使用等。
国际影响力评价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人文社科成功的发展现状与不足,有助于推动学科和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人文社科面临着“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新需求和新问题,存在倡导学科发展方向、指明学科发展道路、促进学科研究创新,实现我国人文社科在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引领的新目标。近年来,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规模逐渐扩大,国际认可度和接纳度不断提升。但中国人文社科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学科、不同成果类型、不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差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社科的国际影响力任重道远。对于我国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提升对策,不同角度和层面会有系列的不同。《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得出简明对策体系。
(1)国家层面:改进科研体制,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我国新一轮建设浪潮正在进行。从学科层面看,对能够凸显中国人文社科学科特色、蕴含中华文化底蕴的学科,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减轻人文社科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我人文社科研究向各国展现出来,即能代表我国人文社科成果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要大力扶植历史学、文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加大对这些学科的政策扶植及基金资助力度。同时,积极组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加强学科宣传,从国外引进优秀的学者开展学术活动,鼓励我国的青年学者走出国门,去国外知名大学深造,有利于研究学者把握当前国际学科发展的态势,综合我国人文社科自身的特质,提高学科和学者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这些根本上取决于优秀的科研体制。
(2)机构层面:完善评价政策,建立综合出版平台。评价是为管理服务的,多年来政府一直在为改进科研评价而努力。我国需要为学者提供优质的论文发表和收录平台,发展具有国际权威的中国期刊,中国各学科一流期刊应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此方有利于中国学者的本土研究和前沿研究,避免投稿过程中中西方意识形态不同而导致的阻碍,将中国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知识、经验介绍到全球领域,以提升我国学科的影响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政府对于权威期刊的政策和基金支持;学者对于论文质量和选题的把控,以及对于投稿方向的明确;学科专家对于期刊审稿的支持;期刊对于论文评审的综合、严谨、公正、透明等。建立具有国际性、学术覆盖领域全面、索引内容高质量、鼓励开放获取的网络出版数据平台,助力于中国各学科学者的优秀成果传播。此类平台需要有快速访问、精确传递、快速更新等优点。
(3)学者层面:提升成果质量,多形式全面发展。学术成果的产出是我国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力产生的基础,不同扩散途径是国际影响力传播的媒介。我国发表在世界核心期刊上的人文社科论文日益增加,产出处于世界前列,成果利用达到中上水平;但成果的传播、获取行为上较欧美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力不足。我国学者要在注重“量”的同时,注重学术成果的“质”。不仅如此,更要关注当前网络环境下成果的各类传播途径,科研人员应增强对学术成果的宣传意识,使得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利用。随着国际交流程度的加深,不同形式的成果载体都是展示我国人文社科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促进学术成果形式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性,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提升会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其在国际会议的展示和交流;注重提升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相关成果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注重图书学术成果的质量,扩散其出版渠道,特别是国际出版机构。总体而言,多个维度来全面提升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推动学术成果形式全面发展。
(4) 其他层面:加强国际交流,拓宽合作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一是鼓励相关机构和高校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讲坛、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优秀的研究学者分享其学术经验,或向外争取一些海外学术资源项目,以增强我国学者对国外学术前沿、热点、动态的了解,进一步拓展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视野,为我国人文社科发展研究创造良好的外部资源。二是可以与国外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围绕国际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向国际输出我国人文社科的优秀成果。三是拓展国际化培养渠道,建设一批优秀的海外培养基地,可以建设一批与国外大学合作的联合培养并共同授予学位的联合培养项目,打造新型国际化人才,但同时要做到“请进来”,牢牢把握住我国“自主培养”这一人才基础。此外,相关机构也要积极推荐国内优秀学者到海外学术组织和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开拓与国外的合作交流。语言也是科研成果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要产生国际影响力,首先主要是以英文形式发表成果,然后存在英文与中文并行的阶段,最后中文成果占主体;这也是从跟随到主导、从并跑到领跑、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全面提升的必然步骤。
简而言之:政策体制是保证;科研人才是关键;成果质量是基础;国际化交流是手段。
延伸阅读:
(1)新书推介:杨思洛《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研究》.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76911.html
图谋推荐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思洛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于2021年5月结项,并被鉴定为优秀等级,同期优秀率6%。结项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从生命周期角度研究人文社科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及形成机理,构建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实证与对策分析。
(2)杨思洛.综合评价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http://www.cssn.cn/dsskhs/202302/t20230217_5588996.shtml
2023-02-17 作者:杨思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