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了太和门,就是外廷的三大殿。汉白玉工字形基台上,有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并有雕有蟠龙、海浪和流云的“御路”石阶。这三大殿均不开放。
太和殿就是所谓“金銮殿”,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称为奉天殿。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被焚毁重建后改称皇极殿。1645年(清顺治二年)改为太和殿,殿名太和不知典出。焚毁又重建,目前所存为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重建。殿中有匾额“建极绥猷”。建极意为建立法则,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绥猷意为顺应大道,典出《尚书·商书·汤诰》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原是乾隆御笔,但在袁世凯称帝时丢失,现在的为复制品。
中和殿为皇帝进太和殿参加大典前的休息场所。始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称为华盖殿。后来焚毁,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重建后改成改称中极殿。后来又多次焚毁。1645年(清顺治二年)重建后改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中和殿内有“允执厥中”匾额,意为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典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乾隆御笔。
保和殿用途多变,非几句话可以说清楚。也是初建于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称为谨身殿。焚毁后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重建,改称建极殿。1645(顺治二年)称为保和殿,典出不知。1646年(顺治三年)至1656年(顺治十三年),皇帝居住此殿,曾在此举行大婚,时称“位育宫”。康熙从即位至1669年(康熙八年) 亦居此宫,当时称为“清宁宫”。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为乾隆御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