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学习思考
ZHANG-JM
本书旨在服务于五个主要目的:
1.将学习概念化为基于连通的过程;
2.探究知识存在情境的变革性;
3.探究知识自身特征的变革;
4.将知识呈现为情境游戏——一个需要多个现实的舞蹈,不同的现实选择为不同的任务、挑战或机会服务;
5.提出一个为我们组织(学校、大学和公司)的未来需要而服务的空间和结构模型。
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介绍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混沌探究。该部分提出了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学习、连通主义和连通性知识,形成了一面知识之镜,通过这面镜子我们能明白、理解影响学习的因素和知识的发展趋势。
第2部分描绘了当今的知识变革。阐述了连通主义的实践基础,提出了变革的意义,给出了我们社会和公司的空间及结构的修订建议,构建了一个实施模型。
本书面向两类读者:教育者(设计者、教学者和管理者)&商务领导人。
一、连通主义
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教授发表于2004年的一篇名为《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Connectivism: A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的文章。文中,西蒙斯系统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连通主义是探索混沌理论、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原理整合。
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之行为。“一切事物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堆看似毫不关联的碎片,但是这种混沌状态结束后,这些无机的碎片会有机地汇集成一个整体”。
网络理论:在图论基础上研究网络一般规律和网络流问题各种优化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网络是用节点和边联结构成的图,表示研究诸对象及其相互关系,如铁路网、电力网和通信网等。
复杂性理论:我正在看的一本书霍兰写的《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讲的就是复杂适应系统,这本书更加倾向于强调适应性的特点。
自组织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协同运动论,演化路径论,混沌论这些理论组成的。
连通主义是一个描述网络时代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理论,而传统学习理论的研究则始于网络技术并不怎么突出的时期。当知识发展压倒一切,当技术替换我们以前执行的很多基本任务时,学习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二、背景
连通主义理论的诞生源于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人们总是获得超过能够处理的更多的知识,即信息超载,这就对个体的选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增长,其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而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位连通提供了前提。
2.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转变。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
以往的学习理论在研究学习过程时只关注学习者头脑内部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中心性,都将知识视为一种可以通过推理或体验来获得的客观存在物( 或一种客观状态) ,而没有将外在的学习技术纳入其中,没有考虑学习者自身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思想
(一)连通主义学习理论
连通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就是在一个云雾状网络中,核心要素不断迁移的一个过程,这个迁移的过程不完全受学习者本人的控制;
学习(即可付诸行动的知识)可以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的组织或数据库等实体中;
学习就是将不同的信息集合进行连结,这些连结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些关系(或连结)比我们自身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二)连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连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新知识源源不断地产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区分新知识的重要程度。辨认出新知识在何时更新哪些基于旧知识做出的决策,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当商务、学术环境发生改变时,需要调整我们自己的思维和假设,确保我们把决策建立在新的知识基础上,连通主义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和知识需要多种看法来呈现整体……并允许选择最佳方法;
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忽略了学习如何发生。
多样性:课程创建者所创建和组合的学习对象,也存在于学习者与内容互动时所留下的批注、评论等内容中。
2.学习是一个连通专门化结点或信息来源的网络形成过程。
随着教师和学习者将新的资源、个人见解和他们创造与发现的内容连接到学习对象中,学习对象不断生长。
3.知识可以驻留于非人类的器具,并且技术能够促进学习。
学习者不仅通过创建新资源建立连接,还通过其个人资料、评论以及邀请其他学习者参与等建立连接。
4.探寻知识的能力比目前知道什么更重要。
连通主义学习理论重视那些能增强人们对任意复杂问题理解的动态的、持续的人与物化的资源。连通主义学习者意识到人永远也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持续学习以及在相关情境中能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学习和知晓是恒定的、持续的过程(并非最终状态或产品)。
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
在连通主义学习过程中建立的关系没有必要在课程结束时终止。连通主义学习在开放的机构(包括学校)中发生得最好,这些机构不会因为学习者毕业了,就将他们从网络中剔除。
6.在领域、想法和概念之间看到连通、识别模式和生成意义的能力,是当今个体的核心技能。
连通主义工具,例如概念图、数据挖掘、协作创建和批注工具,帮助学习者建立内在和外在观点、情境和人之间的连接。
7.保持知识的时代性(准确性、最新的知识)是所有连通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
连通主义学习的内容从来不是静止的, 而是保持没有完成的状态(流通)。内容通过学习者与教师以及其他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而不断编辑、增长而进化(Anderson, 2003)。最终目的是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
8.决策本身是学习的过程。
①由于信息决策环境在改变,可能当时正确的信息到了第二天就错了。学习者根据正在变化的信息选择学习内容并判断所获信息的意义。
②自主、连通的学习者会突破学期的限制持续开展学习。
③教师和设计者应设计一些允许学习者展示他们对某一主题的掌握程度和持续探究与学习能力的任务和活动。
1、2、3、8强调学习和知识的网络分布性、学习的连通性、多样性和过程性特征;4、5、6概括了开放连通的网络时代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7指出连通注意学习的目的:让知识流通。
四、理论内涵及核心观点
(一)连通主义知识观:知识存在于连接中
连通主义学习的知识观,主张学习目标是基于创造的知识生长,即实现知识的流通。连通主义学习不仅强调建立与已有节点之间的连接,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新的节点,并与之建立连接,促进知识的生长。
1.知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石油,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连通的各个结点。
2.知识以片段的方式散布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二)连通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建立网络的过程
学习网络可以理解为我们建立的一种(知识)结构,而建立这种(知识)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知识的时代性,持续获得经验,以及创造和连通新知识(外部)。
学习是建立网络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创建外部学习网络,学习者可在此连通并建立知识源,创造和连通外部新知识;
二是头脑中固有的内部学习网络(神经),它是存在于我们心智中的结构。
1.连通主义认为:“知道在哪里,知道谁”比“知道什么,知道怎样”更重要。
2.学习和知识领域
附加性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嵌入的过程。
特征:学习位于网络中,快速转换核心要素,“知道在哪里”,形成连通。今天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该领域。附加性学习是持续的。环境的功能之一是使学习者在他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搜寻知识,因此,是生活而不是理论引领着这种学习。作为一个持续的自然过程,学习者和组织易于贬损或弱化附加性学习。附加性学习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从谈话、工作或文章中获得新的见解,我们反思识别(或成功)的项目获得经验。我们连通并聚集许多要素和活动,持续地形成和建构我们的理解和知识。
传递性学习:学习即课程。
特征:学习是接收新内容,考察新思想,达成一套(设计者创造的)目标。发展性或成长性学习发生在该领域。传递性学习是基于传统观点的。学习者被带入一个系统,并通过讲授和课程获得有组织的知识。这种模型对建立领域或学科的核心知识要素是有用的。
获得性学习:学习即自我选择。
特征:学习是学习者激发的、协作的、资源多样化的。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和基于需要的学习发生在该领域。获得性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究和质疑的学习。学习者依据个人动机和兴趣,控制、确定所需的知识和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一些组织也许会在乎单纯的自我导向性学习,特别是当他们期望学习者达到明晰、确定的结果时。经常性的结构缺失无异于(学习)焦点的缺失。自我导向性学习(通常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努力获得与个人兴趣或工作能力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被认为过于松散。
自发性学习:学习即认知和反思。
特征:学习是学习者建构的、个人的,主观的、认知的。个人学习和创新发生在该领域。自发性学习更强调学习者的认知和反思。学习者获得并且创造(或至少内化)知识。这个领域对深度学习是有效的,并且能促进创新和高水平的认知。
(三)连通主义实践观
1.认为“不知道”不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做的过程。
2.对连通中结点的重视,强调建立个人学习网络后,在网络中的各个结点要及时的更新,否则结点有可能会断掉。
(四)联通主义创新观
创造性是看到“现有思想或概念之间的新联系”,并建立新的现实的能力。
它要解决的是模糊、复杂、没有确定答案、需要集众人智慧方能解决的问题。连通主义学习给知识以生命和活力,所生成的知识只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新节点,目标是为了促进网络的扩展即知识持续不断地生长,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创新是深度连接形成的重要基础。最后,连通主义所解释的学习更加接近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即非正式学习)面临复杂问题时的学习。
五、局限之讨论
将连通主义称为一种学习理论为时尚早。
有人将联通主义称为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后的又一学习理论,但此书的写作风格偏论述,轻实证。如果一种学习理论不能以大量实证研究做支撑,我不禁要对该理论的科学性打上一个问号。也许,连通主义更适合作为一种面向信息时代下的“学习观”而非“学习理论”。正如西蒙斯与笔者通讯中所提出的: “我不知道连通主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的学习。做这样一个描述和论断还非常早。然而,在我看来,连通主义能够更精确地解释学习而不是建立一种理论”。因为“大多数学习理论来源于我们没有能力实现联网和使用技术来组织信息的时代。连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承认学习的显性、隐性,直接、间接,外部和内部特性。”因此,该观点仅仅在学习的外部联结上提出了一种视角,并未系统关注和解决学习的发生问题,更不能很好地解释和应对当前学习实践的发展,对学习的其他特征和需求关注显然远远不够。
六、总结
联通主义是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这之前出现的各种学习理论,都是在网络技术不发达和学习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下创建的。所这些学习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个体的内部,而忽视了人体外部的学习。联通主义打破了这一局限性,认为学习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优化学习者的内外网络。它以学习者个人为基本单位,与社会网络中其他的个体成员构成一个复杂的学习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机构和个人的知识相互影响,使网络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断进步。
联通主义是一种适于当前社会需求和社会变化的学习理论。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单靠记忆知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新知识学习的需求,而是通过网络存储和传递检索来存储和获取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者得以保持与时俱进。联通主义认为,保持知识的流通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持续的学习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通道比掌握当前的知识更重要。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选择来构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的生态网络过程。通过不断的优化学习者自身的内外知识网络,达到不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