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答辩前,我已经开始物色工作,由于没有海外经历也没有NSC的文章,想要找一份满意的科研工作还要花费一番周折。现实比我预料的顺利,从3月份开始,我陆续面试了5家单位,结果全中。经过比较和权衡之后,我有了心仪的下家,正当决定之际,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的王院长(执行副院长),王院长说学院的刘院长很认可我的工作,他也在网上查了我的资料,问我是否有意来兰大工作,并且将兰大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一五一十地告知我。接到这个电话,我第一感觉,这哪里是一个院长啊,更像是一个拉家常的大哥,而且每一句都在为我考虑。他告诉我兰大能给我提供什么。这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但凡高校的通知都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文秘,她会说:“赵博士,恭喜你通过了我们的初步筛选,后天来面试吧,请准备好N种材料。”
我之前没有给兰大投过简历,也不曾了解过学院的情况。通过对比,我感觉兰大根本不是在招人。正常的学校招人,无论学校水平咋滴,哪怕是七八本的高校,先用繁琐的报名程序和复杂的面试过程把你内心击溃,让你感觉自己是那么无能,获取这份工作是多么难得。然后再通知你,经过学校“开恩”,你被某某单位录取了。这样一来,还没有上岗你就已经欠学校一个天大的人情!从这层面上讲,兰大不是再招人,而是在求贤。
接着,我和兰大生态学创新研究院的科研秘书李老师取得联系,我想咨询她什么时间面试,面试的流程如何?她的告诉我:“看你的时间。”我问她面试都讲什么,什么要求?她告诉我:“准确的讲不是面试,而是邀请我做个学术报告,讲什么自己定。并且叮嘱我把车票和住宿票开好,无论将来是否在兰大工作,都会给予报销。”我心里默念,这究竟是什么学校啊?该不会是骗子吧。一个单位能够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前只在诈骗电话中听到过。
来之前,科研秘书李老师还专门要了我的照片,给我做了一张海报。我感觉这哪里是面试啊,更像学术明星的科研报告。尽管我没有科研明星的实力,却享受到了科研明星的待遇。到了兰大,我做了一个报告,和一个教学试讲。见到了久违的刘院长,不,应该是刘老师。他从来不喜欢别人喊他“院长”。他最喜欢讨论学术问题,诸如,这块领域还没人做,那块领域有待发展。从刘院长和王院长那里了解到学院更详细的信息: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是2018年新成立的学院,计划招30-35名青年研究员,聘为硕士生导师,享受正教授的待遇,给与启动经费80-150万。3如此宽松的科研氛围,优越的科研条件,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我还考虑什么呢?
毕业答辩后,我就迫不及待来到兰大报道。七月的北京已是高温难耐,远在西北的兰州由于它的高度而摈弃了它的温度。以前的记忆只知道兰州拉面,和给我一支兰州的董小姐,其他的都是空白。下了火车来到兰大的城关区本部。正门的校门历经110年岁月的洗礼有些老旧了,却也更加精神了。校园内参天古树经过岁月的沉淀,枝繁叶茂,庇护着这片土地不受阳光的炙烤。兰大是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双一流A类高校,是这片贫瘠土地上盛开的一朵奇葩。
到校后,科研秘书李老师将正式的合同发给我,并询问我签约的时间。我觉得来的时候都已经是七月下旬,就从8月1日开始签吧。随后,李老师把合同送到人事处审核。不料被人事处驳回。人事处的意见是:合同从7月1号开始签,这样工资可以从7月份开始发。另外,人事处要求把学校给予老师的住房补贴写入合同中。再一次被学校的人为关怀感动。到了选房子的时候(租学校的房子),学校后勤保障部早已经将房子重新装修一遍,所有的家具和家电都是新的,床上用品一应俱全,直接拎包就可以居住。
之前,我对科研报账一直充满恐惧。我曾经在东部某高校亲身经历过,凌晨五点到学校财务室门口排队情景。也曾经和我的导师说过:你让我去沙漠种树,我二话不说,你若让我报账,先把我开了吧!在兰大科研报销环节极为简便,只需要在网上提交报销单,打印出来进行投递就可以。
我们学院是新的,办公设备是新的,所有的同事也是新的,他们都和我岁数差不多,这里没有山头之隔,没有门户之见。你无需担心说错了什么话而得罪了谁与谁,更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后台得不到推荐。学院巴不得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拿到人才资助的项目。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想和谁合作就和谁合作,自由组合。
甘肃虽是经济的洼地,而兰大却是西部文化的高地。如果心中感受不到温暖,再繁华的都市又能怎样?相比于历史时期的辉煌,兰大确实没落不少,可是兰大的温度在,它的高度就一定在。因为,一个所高校的温度决定它的高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