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关于校园电信诈骗:从动物到人类的思考

已有 4270 次阅读 2022-11-7 12:19 |个人分类: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闻几起校园电信诈骗案件,所骗对象多为高校中的研究生群体,且涉及大额资金,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何电信诈骗案可以在校园中频发?

诈骗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自然选择都无法将其淘汰!

自然界中的诈骗案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人世间的案件弱爆了。欺骗也是演化的一个动力,自然选择也无法将其淘汰。我举个非洲叉尾卷尾(鸟)的案例。

叉尾卷尾百度百科.jpg

照片来自百度百科无商业用途

叉尾卷尾喜欢跟在猫鼬和斑鸫鹛等动物的身后。如果发现它们找到可口的食物,比如一只肥肥的虫子,叉尾卷尾便会发出有天敌逼近的虚假警报,把它们吓走,从而自己享用一顿免费美餐。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叉尾卷尾的骗术能够屡次不爽?

叉尾卷尾每天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工作——跟随潜在的目标对象。我们姑且以斑鸫鹛为例。在这段时间里,叉尾卷尾以雷锋般的光辉形象出场。当它们发现敌情时,会忠实地报警,而且不求索取。被跟随的斑鸫鹛听到了叉尾卷尾的信号,并借此逃避天敌。久而久之,叉尾卷尾取得了被骗对象的信任,而斑鸫鹛也逐渐习惯了听从叉尾卷尾的“警报号令”,降低了自己的警戒性,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觅食物中,给了“忠实伙伴”叉尾卷尾欺骗自己的机会。

在地球生命演化的漫长历程中都无法被自然选择淘汰的诈骗现象,我们这些普通的两脚兽,又怎么可能完全避免?看到叉尾卷尾的例子,小朋友你是否明白:被骗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是我方不努力,而是敌军太狡猾

诈骗存在的客观因素

近年来电信诈骗之所以如此猖狂,这其中存在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我们个人的信息大量泄漏。尤其是最近几年,几乎任何网络平台都需要我们的个人信息。买火车票需要实名,寄快递需要实名,网络购物需要名字和具体地址。就连别人给我打个稿费都需要提供个人单位、职称、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开户行的等具体的个人信息。有时还甚至需要身份证的截图。

以上这些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隐患,更有甚者将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买卖而盈利。比20185月,某网络科技公司的蔡某某与尹某共谋,通过该公司向上游某软件公司购买含有电话号码、登录平台名称和次数等内容的公民个人信息,再以每条0.35元或0.5元的价格转卖给尹某,累计出售公民个人信息741238条,获利约50万元。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出门都需要刷脸,付款也可以刷脸。这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谁能保证我们的隐私不被泄露,谁能保证我们的“脸”不被出卖?我们的信息被泄露之后,就给了坏人可趁之机。我罗列这些客观原因就是想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知道我们底细,甚至祖宗十八代的太多了。因此,当有陌生人打电话一五一十细数你个人信息的时候,不要奇怪,这太正常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面对诈骗的时候更加从容。

诈骗存在的主观因素

我们无法改变电信诈骗存在的客观原因,唯有在主观上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预防诈骗。我分析了数十个电信诈骗案例,大致总结了以下心理类型,容易被诈骗利用:

第一,贪便宜心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令智昏,有了利益的驱动,让人很难理智。这种事情极容易发生在亲友之间。根据信息传播的规律研究,我们更容易相信自己身边的人而不是权威的专家。并不是我们质疑专家的权威,而是我们质疑专家是不是代表自己的利益。因此,很多形式的诈骗套路都建立在“亲友”这个基础上。当然不是亲友也可以通过加你微信,和你加强联系,嘘寒问暖,培养成亲友,就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叉尾卷尾的例子。用诈骗的专业术语叫“养号”,先获取你的信任,再进行诈骗。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还有就是假冒国家或者单位部门以发福利为由,让我们按照小程序的提醒进行操作。比如,我前几天就收到一封财务部的通知“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个人劳动补贴申领通知”。附件中还带有财政部的大红章和编号,对于不熟悉流程的人来说,可以以假乱真。只要我们稍微用心核实下就知道其中的破绽。首先,这个带有我们兰大域名的邮箱域名是代发的;其次,类似信息都不会发给我们个人,而是发给学校,由学院工作人员通知。

财政部.jpg

第二,恐惧心理。尤其是对公检法机关的恐惧。这些部门作为正义的捍卫者,在社会中的威信极高。受社会宣传、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多人从小对权力机关充满恐惧。比如我小的时候,一旦哭闹,大人就会吓唬我:让警察抓我。这种印记会伴随我们终身。且我们平日里接触这些部门的机会不多,一旦听闻对方是公检法机构的,就会本能地产生畏惧心理。

而我们平常人难以想象竟然有人敢假冒警察作案,甚至敢冒充逮捕令!这就给了一些坏人可趁之机。给你们讲个发生在我们山东的案例,有人冒充军人到公安局诈骗!20135人冒充“军官”手持假命令,硬闯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公安局。最后是局长向上级汇报、确定是假的之后,开始进行的抓捕。要知道,这批人之前可是屡次得手。

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是此理!我们出于对公检法的恐惧,这给了骗子机会。

第三,同情心理。我们大多数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会同情弱者和不幸的遭遇。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然而,这种同情心理也会给坏人机会。很多坏人会利用我们的同情心进行诈骗。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问清原委,在保持同情心的同时,防止受骗。

第四,之前存在灰色行为。如果你之前的确存在一些灰色行为,那么接到诈骗电话的时候极容易上当,且被骗后也不敢报警。

应对校园电信诈骗的建议

基于上述情况,应对校园电信诈骗,我总结了几条建议

第一,尽可能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在一些网络平台、快递以及购物环节,能使用化名尽量用化名。举个例子,我在某东购物平台留下的名字是赵京东。如果某日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赵某东”。那我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某东出卖了我的个人信息。

第二,减少对公检法的畏惧心理。我们可以多熟悉下警察的工作流程,多交一些警察朋友,了解到的警察工作方式。

第三,网络购物用专门的银行卡,大额资金不要联网。有网络支付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可以专门办理一张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大额资金存在固定的银行卡中,不要办理网络支付业务。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损失。

第四,洁身自好,出事后第一时间报警。洁身自好,避免被坏人抓住把柄。出事后第一时间报警。很多同学觉得被骗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因此选择独自忍受,这样既不利于追回被骗资产,也不利于惩罚诈骗团伙。我开头就讲了,被骗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诈骗是自然生命演化的一部分,自然选择都无法将其淘汰,更何况我们普通的个体?

参考资料
赵序茅,邹桂萍. 2018. 走进伪装大师.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焦点访谈:20131206 骗人骗己假军人https://tv.cctv.com/2013/12/06/VIDE1386332520396686.shtml

广东高院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典型案例 某物流员工用手机对快递单拍照出售个人信息8000多条https://news.ycwb.com/2022-10/31/content_41137548.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1362688.html

上一篇:普通科研人员能跟诺奖得主学什么?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生态科普?
收藏 IP: 124.162.247.*| 热度|

4 郑永军 周忠浩 张晓良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