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hu1961

博文

钱先生的小故事 ——写在教师节

已有 8395 次阅读 2015-9-10 12:19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师节, 李约瑟, 钱临照, 墨经

 

19941028日,合肥,星期五的黄昏,天有些凉。

记不得什么地方要一个“院士介绍”,钱先生嘱我代拟,这天是来钱临照先生家交卷。

几次写钱先生生平、传记类的文字总觉得不够轰轰烈烈,所以一有机会就挑话头,让钱先生谈自己的工作。这天是谈《墨经》研究。

钱先生《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一文,现在已被看作是“《墨经》研究的里程碑”。这篇文章对李约瑟迷上中国科技史也起过很大作用。“1943年李约瑟到昆明访问时,正逢钱老完成他的这篇力作,钱老和他大谈这部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性很强的光学著作。钱老谈得津津有味;李约瑟听得非常入神,他对中国先哲的成就大为惊讶,从而使他着手筹备编纂《中国科学技术史》”(席泽宗语)。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感谢了多名中国科学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钱临照。李约瑟研究所前所长何丙郁先生也曾说:“不可错误地认为李约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先驱。在本世纪前半期,一些中国前辈在这一领域已有相当的贡献,竺可桢、李俨、钱宝琮、钱临照、张资珙、刘仙洲、陈邦贤等,他们在后方,同李约瑟谈话时,自然会提到各学科的科学史问题,他们告诉他读什么书、买什么书和各门学科史中的关键要领等,这使李约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钱先生这天兴致很好,以他贯有的风趣谈论了他这篇墨经文章的故事,下面用第一人称复述:

193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结束后,原打算去柏林一家对口的研究所工作,但抗战爆发了,严老(严济慈)、李书华自法国打电话要我回国,我没有二话,立即启程。

抗战初期我们全家先在昆明城里住,后因空袭租居西山一所二层木屋,房东是回民,一层养牛等牲畜,二楼地板缝隙可容手指,气味很大。严济慈所长见此情况伸出援手,让我们全家搬去黑龙潭一所道观与他家同住一院。直到应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徐旭生所长之约,移居史学所,一家老小才算基本安顿妥当。

翻阅史学所藏书,见《墨经》,读来颇有兴趣,告诉徐旭生研读《墨经》心得,徐促我撰写论文,一开始也没有动笔,只在史学所“总理纪念周”上报告了一次。

1940年是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60岁华诞(虚岁),研究院同仁相约出版论文集以为纪念,李书华嘱我撰稿,我颇为难,李遂让我把墨经一文写出。

当时居所仅一张方桌,老母亲居一方独自玩麻将消磨时间,妻子居一方缝补,大儿子居一方功课,我居一方撰文,两个幼子睡觉。桐油小灯,灯芯用棉花卷成,光线昏暗,我想把灯芯挑大一些,老母亲便会指责,油贵,开这么大干什么!

文章以文言文写成,载《李石曾先生六十岁纪念论文集》末尾,西南联大中文系几位教师颇欣赏文言,与李约瑟谈及墨经光学,李大为吃惊,此文当时也并没有什么影响。在昆明第一次见到李约瑟时,他的中文很难懂,据说是跟广东人学的,解放后再见到他,口语就好多了。

50 年代整理国故,杨肇嘱我改写为白话文在《物理通报》上刊出。

 

以上故事,钱先生在“国破山河在.昆明草木春”(科技日报,1995.11.13,20,27)一文中也述及一些,我听他亲口道来,更觉生动传神。

钱先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去世已经16年了,在教师节,写出这个故事,谨向老师表示敬意,也向在抗战艰难困苦中仍对学术孜孜以求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表示敬意。



《李石曾先生六十岁纪念论文集》目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80214-919870.html

上一篇:12·26——半辈子的同学朋友吵翻了
下一篇:纪念母亲——爱的方式
收藏 IP: 124.207.160.*| 热度|

2 史晓雷 段德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