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藏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mmer1981 且行且珍惜

博文

与邮戳有关

已有 3978 次阅读 2009-1-10 01:54 |个人分类:往事如风|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真正频繁跟邮局打交道是从上大学开始,第一次离家到外地。给家里写信,我大一时妹妹正上高三,雷打不动地一星期一封信,跟她说些学习方法,更多的是鼓励。事实证明那些信没起多大作用,但在那个特殊时期却是我们姐妹俩共同的精神慰藉。跟中学好友鸿雁往来,互相交流大学生活的感受,有时书生意气激昂文字,有时郁郁不得志满腹牢骚。校园里有个小邮局,老西门外师大路上有个大一点的邮局,大学四年我都数不清自己光顾了多少次。

  大学四年里我邮寄频率最高的是邮编为100044的一个地址,除了上述两个邮局,钟楼邮局,兵马俑邮局,骊山邮局等等都受理过发往这个地址的邮件。接下来重点论述前面提到的“等等”。

  暑假野外实习,我们一个班乘2532次绿皮车从西部内陆到了东部沿海,下榻烟台师院学生宿舍。所谓海滨实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内陆的孩子看看海和海里的生物。安顿下来,大家三五成群地出去熟悉地形,我的主要目标是餐馆和邮局。回来路上买了信封和邮票,实习开始后忙里偷闲邮寄上,居然回忆不起当时写什么了,应该不是空白信封,如果不是华丽丽的文字,也该有点浪漫调调。(题外话:我们学院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野外实习是滋生爱情的温床”,可不是吗?夏日,夜幕降临,爬到楼顶,吹凉风,抬头是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满天繁星,低头是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有人大声唱歌,有人窃窃私语;海边,沙滩,玩沙子,打水仗,跟野外实习有关的就是几个运气好的同学抓到水母,可惜谁也顾不上观察形态结构,成了打水仗的武器。蝉鸣蛙叫的山村里,大通铺,农家饭,饮山泉水,洗泉水澡。。。一串串难忘的美好回忆,实习结束成就班对5双,可惜没我。)有一次社会实践我们翻越秦岭去到秦岭南坡的汉中市佛坪县,那时已经有手机,山里信号不好,我还是习惯性地寄了一个信封。有一年五一假期去南京玩,经过很多邮局,故意没有邮寄,那是一次我宁愿没有发生过的旅行。一直想旧地重游,刷新原来的记忆,顺便把邮寄这件事补上。大学毕业前跟两个好朋友北上到红色根据地延安瞻仰了一番,那次很巧,住的宾馆旁边就是邮局,邮寄了信封,还顺便买了套纪念邮票。

  大学毕业后我到了邮编100xxx的城市,每次到北京之外的地方,都会习惯性的或寄个信封,或寄张明信片。

  硕士毕业后,我到了代码为0044的国家,仍然保留着以前的习惯,刚来的几个月,每个星期天都会赶在邮局关门之前寄上一张卡片,后来学校那个商店里再也找不出适用于我的情况的别样的卡片了,我又将魔爪伸向市中心专门的卡片店,高档的卡片价格也高,再后来就没有非常执著地给英国皇家邮政做贡献,去到阿伯丁之外的城市是个例外。在爱丁堡,为了一个城堡的邮戳,不辞劳苦在城堡周围转了好几圈。有一次去外面开会还因为找邮局买卡片迟到,差点进不去会场,本来预留了充足的时间,没料到,邮局只卖邮票不卖明信片,排长队买到邮票,又辗转到别处买卡片。去年夏天去波兰参加一个暑期学校,是我第一次去到一个非英语国家,走之前学了两个波兰语词,一个是邮局,一个是明信片,结果也没派上用场,邮局就在我们上课的研究所旁边,后来又认识一个波兰籍的美国小伙儿,让他帮我翻译,最后如愿地在明信片上贴了好多小面值的漂亮邮票。

  对邮寄信封卡片的热衷源于15年前一个约定,那时候放假经常跟一个好朋友一起写作业,他爱好集邮,有好多好多邮票,中国的,外国的,还有外国的钱币,有好多好多关于邮票的故事,以至于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写作业。有次他说,“以后你每去到一个地方如果记得的话就给我寄个信封或者卡片,这样我就有那个地方的邮戳了”,我说,“好”。就这样,长大后走出家门的我们,用邮戳收藏着彼此的足迹。

  现在,他是我的男朋友,邮戳的故事仍在继续,各自的足迹在延伸,共同的足迹也在延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413-209393.html

上一篇:多元化的尊重与认同
下一篇:周末愉快小前奏
收藏 IP: .*| 热度|

3 郑融 曹聪 王宝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