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因“看不见”而短视--“千倍放大霾颗粒”引发的小思考
140329 李健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一位显微摄影师把近日北京的霾颗粒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发现他们形状各异,有复合体,有生物颗粒,有矿物质的,看上去触目惊心(见后图)。http://weibo.com/u/1780687121
为何让人触目惊心?因为清晰地“看见”了灰蒙蒙雾霾的真实“长相”,才让人触目惊心,觉得后果严重。而原来“看不见”时,没觉得其有多可怕。
曾在多家咨询公司任职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远藤功在其《可视力》「1」一书中论证了丰田现场可视化管理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能是不会有意识去看眼前没有的东西,他们更习惯于去‘看’只出现在眼前的事物。这是人类的‘视觉缺陷’导致的。”“让重要的事物处在‘能被看得见’的状态,这就是‘可视化’,也是‘可视力’,它是竞争力,‘看得见’的企业都极具实力。”
远藤功的这一“可视化”管理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即把眼前“看不见”的问题暴露出来,使它们能被“看得见”而无处隐藏。但人们由于“视觉缺陷”往往只注意眼前“看得见”的,而忽视影响更深远的“看不见”的。如前几年还“看不见”能入肺的PM2.5颗粒的存在,现在“看见”了,放大后被“看见”得更清晰,而PM2.5之前中国能“看见”的水平只是进入鼻孔的PM10。
看见了被千倍放大后了的霾颗粒,人们才知道这雾霾对人体危害有多严重,才明白要为原来因“看不见”的短视而承受全民呼吸之患的巨大代价。同样,“看见”了短期高速增长的GDP,却“看不见”长期的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看见”了高楼大厦、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却“看不见”隐患重重、布局不合理的地下管线,由此导致了青岛油气管线爆炸致62人死亡的惨痛后果。。。但无论如何,最终“看见”了,也是好事,只不过早“看见”比晚“看见”付出的代价会少一些。
注重眼前能“看见”的,而忽视眼前“看不见”的,其结果一定会造成短视。这种人类本能的“视觉缺陷“,实则可引申为是一种理念和意识上的缺陷,这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有着大量表现。
人们更习惯于“看见”事故是因为工人违章操作导致,而“看不见”这背后的安全管理体系缺陷和安全文化的不佳。
之前写过的博文,“职业病是最大量的事故”,但往往不被人重视,是因为它短期内“看不见”危害的效果。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2」,全球每年有234万人死于职业事故,其中有202万人是因短期“看不见”明显危害的各类工作相关疾病造成的,其中仅有32万人是由于能被在现场“看见”的意外工伤事故造成。
“我的生产设备、生产线有多么多么先进,多么多么世界一流”,很多企业热衷展示这些能在厂房中“看得见“的硬件,却不重视不容易被“看见”的、背后的“软件”管理是什么样?!很多领导注重任期内能被“看得见”的、可展示度强的业绩,却不关心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看得见”效果的工作。而这些短期内虽“看不见”效果的工作往往是决定未来的和最重要的,就象等“看见”了被放大的霾颗粒多么可怕的时候,注定要为当初的“看不见”埋单,这就是短视带来的后果。
所以,远藤功“让重要的事物处在‘能被看得见’的状态”之观点所引发的思考,努力去“看见”眼前没有的东西,体现的是一种注重长远的意识,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无论企业、政府或是国家这样做了,都将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可视力》,〔日〕远藤 功著,林琳译
2、ILO-CIS中国国家中心:2013年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主题:职业病预防
http://cis.chinasafety.ac.cn/CIS_News.aspx?NewsID=106
千倍放大后的北京霾颗粒看上去触目惊心(图)
http://news.hexun.com/2014-03-28/163469409_7.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