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guo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guoxue

博文

“迷信”到底是哪个领域的问题?

已有 4129 次阅读 2014-5-12 22: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领域, 迷信

有些知识分子,尤其是自然科学家,很希望以自己的理性态度为原则,一举消解人间的迷信。


比如某理科生说了:“我只有看到鬼、摸到鬼,才有可能相信鬼的存在。”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他明显是在呼吁大家相信自己所看得到及摸得到的真实世界,好好脚踏实地过日子,而不要轻易相信鬼神、灵异、算命之类迷信的东西。不过,为什么这么简单而明确的道理,不能被一般人普遍接受呢?我们先不谈这个道理本身对不对,我们考虑的是因果关系,就是:迷信是结果,那么造成迷信的原因是什么?一般人如果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走上迷信之路?


这里涉及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即人性是不能像自然界一样,经过分析、研究就能够真相大白的。譬如:死亡是怎么回事?科学家也许会说:根据客观的观察,人总是会死的,人死之后,腐朽而亡,复归于物质。如果这是事实,为什么许多人总想寻求某种形式的不朽?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中,反复深思一个问题:“如果人死就一切结束,那么我在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要有道德?”意思是:我们从小辛辛苦苦行善避恶,结果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么做好人与做坏人又有什么差别?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当然,我们不能倒果为因,说:为了让大家行善避恶,所以主张死后还有灵魂存在(过去我好像就这么说过)。我们要强调的是:人性本来就不是单纯的物质。因此,我以为自然科学家应该谨守分寸、画地自限,专心探究物质世界,对于物质以外的一切,如心理、精神、灵魂、鬼神、上帝、佛、天等等,则应该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


在自然科学家理性所能掌握的范围之外,显然还有个非理性或超理性的世界,就是涉及生死、鬼神的世界。


迷信的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不复杂,就中国来讲,现代社会帮助人们摆脱了传统宗法的束缚,而人们获得自由的代价就是失去了原有的群体关怀。跨入现代社会之后,我们一离开家庭,就立即面对茫茫人海,不知如何让自己定位。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能遇到工作的同事和伙伴,但是由于工作有业绩与升迁的压力及竞争,很难回应一个人在群体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情感上真诚的互动与无偿的交往,这就造成了当代中国人在生活中情感交流的落空,当一个人变得脆弱又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就难免会去寻找给自己制造“安全感”的精神鸦片,这就给了各种迷信、神功发展的空间。


了解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迷信现象就不是科学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面对一些中国官员和民众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打“科学精神”的牌效果不会很好,人文领域的问题还是要通过人文手段来解决。


解决的办法也不难,无非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多读几本人文类书籍,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我也忍不住吐槽一下,我们的官员为什么不去信仰马克思,非要拜神仙呢?


http://sc.sina.com.cn/news/z/2014-01-13/1128171183.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14-04-30/031430035814.shtml?from=hao123_news_index_paihang_new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82964-793842.html

上一篇:还是迷糊
下一篇:反中医与“科学素养”
收藏 IP: 110.103.4.*| 热度|

7 袁海涛 孙平 赵美娣 徐晓 蒋继平 吕喆 JIANH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