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科研不创新,不是科研。
科技方面,中国人没有自信,严重阻碍创新。
饮食方面,中国人充满自信,创新世界第一。
语文不好,不会讲大道理,讲讲自己的一个经历。1986年是我读博士的第一年,由于课题需要,读到了Lennat Ljung 1985年的一篇描述辨识模型渐近性质的文章。感觉这是自己需要的基础理论,但读了很多遍,总是理解不透。1986年底在荷兰北部的Groningen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 (Workshop), L. Ljung 参加并作了报告。茶休时,我问了他几个问题。有的问题得到了回答,有的问题他说他也不知道。
开完会回到Eindhoven,再读Ljung的那篇文章,顿时全部能懂,每个假设、每个公式,全都一清二楚。于是,我很快把他的理论推广到多变量系统,提出多变量系统辨识的渐近法;然后又有了基于渐近法的辨识软件。从那以后,我的科研工作一直顺利。
那次跟L. Ljung的简短交谈并没有学到什么技术内容,为什么使我能力大增?事后想想,主要是增加了自信。当时L. Ljung已是辨识界最牛的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大师级的。见到他之前觉得他是可望不可及的人。见到他后,发现他也是一只鼻子两只眼,很平和;回答我问题时也没有多高深,有的问题也回答不了。“就平常人一个。”我心里说。
视大师为平常人,是自己自信心的体现。当一件事做成了,自信又会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创新不够,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还不够聪明。真正的问题是不够自信。当你内心不信“大师”的时候,就是你自信足够的时候。
怎样建立科研人的自信,应是管理者思考的严重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