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wn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dawning

博文

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上写博客 精选

已有 10853 次阅读 2017-2-21 00:11 |个人分类:成长心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上写博客

李曙


我是一个不爱写作的人,从小就写得少。上小学的时候,作文从来没有受到过老师的表扬。上初中后,有次写的一篇说明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表扬,当时心里那个喜悦劲现在还记得。但是这一次偶然的表扬并没有燃起我对写作的兴趣。上高中后,由于经常有考试,写作次数也比以前要多些,记得当时语文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感情不够丰富、细腻。哎!总之不是那种有文采的人。后来,就一直很少写了。一方面感觉自己没写作才华,另一方面也觉得写作没什么用(多么愚蠢的想法!)。

回到本文的话题。这个话题包含两层含义。即:我为什么要写博客?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上写博客?对于这两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我就将我的原因说明一下。

1.我为什么要写博客?

记录生命历程

站在现在这个年龄,回首过去的岁月,能在我们脑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就那么些个重要事件。比如:升学、恋爱、第一次工作、结婚、孩子出生等。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生命历程是由一连串事件构成的。其中的感想、见闻就如同我们生命历程上的采样点。如果我们记录得越详细,就如同在生命历程上的采样点越密。当年老以后,由这些采样点恢复出的生命历程失真度就越小。这想想就是件有意义的事。

感知到一群彼此带来正能量的人

人有时候是脆弱的。在遇到挫折、压力时,如果一个人闷着、憋着,时间长了对自己心理、生理健康有害。在这个人人都由互联网连接的年代,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困难写出来,会有一大批和你一样经历过相同困难的人以他们的经历告诉你“曙光就在前头,挺过去!”。把你的经验、知识、方法贴出来,会在你不知道的某个地方帮助到正需要这些的人。这些正能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以输出倒逼输入和对输入的处理

写博文是输出。要想有较好的输出,就得有好的输入和对输入的处理。将脑中的想法写出来与将其记录在大脑中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普通人,记录在大脑中,难以清晰看到事情的全貌。也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理清了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将脑中图景记录成文字,可以克服这些缺陷。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人深入思考。而将写成的文字发布到博客上,会促使发文者对文字做进一步优化,这一过程对提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想输出到网上的文字有内容,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输入量,也就是要多阅读有价值的书籍、杂志。这对于像我这样一年到头除了看论文,难得读两本人文社科书籍的工科男是一种倒逼机制。

2.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上写博客?

知道科学网大概是在2012年底。我当时想考博,在网上查询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导师信息。看到我现在的博导的名字后,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他,就弹出了他的科学网博客的链接。他的博文写得真实细腻,以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感悟、对年轻老师和刚毕业学生的成长建议以及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读起来,宛如一位长者以他的成长经历和智慧对你谆谆教导,让人受益匪浅。后来,我陆续在科学网上看到了很多其他老师的博客,他们在不同的方面给人以启迪。

2013年我在科学网上开通了博客,但是没有写博文。当时觉得只有像我导师那样有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以后,才可以在科学网上写博文。现在人微言轻,写些东西会让人笑话。随着对科学网的深入了解,我发现科学网不光有一大群活跃的教授、博导们,还有更多像我这样正在求学路上挣扎的硕博士生们。他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科研、生活、苦闷、欢喜,读来让人亲切。

2016年的最后一天,我看了梁冬和吴伯凡老师著的《欢喜》一书后,也想将自己的所思和收获与博友们分享,于是就有了我在科学网上的第一篇博文。促使我在科学网写博客的原因主要有:

科学网的网络环境好

科学网用户大多是高校师生、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平均素质较普通网民高,大都能理性思考,很少会使用网络暴力伤人。要比较科学网与一般的门户网站的网络环境,只要看下这些网站的博文下面的评论就知道了。虽说科学网上也有很伤人的评论,但是比一般的门户网站上的比率少多了。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同样,好的网络环境也有益于网民的成长。

科学网的受众广而精准

有句名言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博主写博客又何尝不是为愿读之人写呢?我身处高校这个圈子里,身边都是些读书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基本都和高校、科研、教学相关。科学网的用户和我处的环境都差不多,感兴趣的话题也接近。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写博客,受众远比在QQ空间、新浪博客广,而且目标受众更为精准。

容易和圈子里的朋友建立弱连接

在我为什么写博客部分,我提到写博客可以感知到一群彼此带来正能量的人。在科学网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我之前写的《心平气和地读个大龄土博士》一文为例,写出以后,在评论区有好些老师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我现在走的路他们N年前已经走过,曙光就在前头。另外还有些和我情况类似的博友也向我诉说他们的经历,让我实实在在感觉不孤单。科学网用户大多在教学、科研、企业生产这个圈子里,在这上面写博客是和他们建立弱连接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写博客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不理性的评论。这个时候,我不要去悲伤。不同的意见,可以激发我更全面的思考。不理性的评论能提高自己对抗它们的阈值。坚持写下去就好,不一定要多有文采,慢慢会好的。写博客也是一种与时间做朋友的方式。相信十年后,我也可以像现在科学网上的大咖们那样写篇“我与科学网这10年”。


            2017220日晚于吉首大学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9267-1034935.html

上一篇:心平气和地读个大龄土博士
下一篇:好花美丽不常开
收藏 IP: 211.143.22.*| 热度|

42 史晓雷 李健 彭真明 张士宏 苏德辰 鲍海飞 杨正瓴 李颖业 张忆文 周浙昆 刘立 张海权 武夷山 郑永军 汪育才 晏成和 张学文 LetPub编辑 岳建军 吕健 徐长庆 文克春 何卓铭 信忠保 赵斌 包云岗 王林平 葛素红 乔中东 彭传明 姜玉梅 杨连新 吕洪波 陈广智 叶春浓 吉宗祥 刘光银 樊采薇 zjzhaokeqin ericmapes xlsd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