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看过一本从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其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集中营里的一名受害者有一天梦见1945年3月30日战争能结束,他能在那天回家,因而充满了希望。可是当日子一日日邻近,仍不见战争结束的迹象,他彻底绝望了,到了3月29日他突发高烧,然后昏迷,第二天便死去了。二战期间这类例子还很多。据统计1944年圣诞到1945年元旦是集中营内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段。因为很多人认为他们能在圣诞节回家。事实却是,圣诞到了,他们还是回不了家,元旦都来也,也不见战争结束。他们绝望了,免疫力急速下降,倒在了战争结束的前夕。
做一件事情,你最怕的是什么?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吗?例如,你若读博,你最怕的估计是看不到毕业的希望。你若减肥,最怕的也许是看不到体重减轻的希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家自科基金申报期,申报基金,你最怕的可能是看不到中的希望。原因可能是,你报了多年却一无所获,抑或是之前评审人的意见把你打击得毫无自信。今年还要不要继续报呢?这个时候,不妨想想上面那个例子。基金申报是一件耗时费力、成功率又低的事。如果因为去年没中就灰心绝望,那就如同倒在了战争结束前的受害者一样,没有机会了。
历史总是在重复,前人的经历对于我们便是宝贵的认知。我们不必亲自去体验他们做过的事,便能从他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走出集中营对于囚禁在里面的人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对于这种大目标,不要低估它的难度,要有足够的耐心。上述的例子中那个倒在1945年3月30日的人,如果他将实现目标的难度想得大一点,也许就能熬到战争结束后回家了。与死在集中营的人不同的是,弗兰克刚进入集中营时有一部书稿没有完成便被没收了。是重新写那部书稿的念头支撑他走出来了。很难想象,如果他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是否还能走出来。有了那个想法,就让他有了将自己从周边环境抽离出来的视角。周边的一切苦难再已吓不倒他了。这种遇到困难时将自己抽离出来,继续干该干的事情的方式对于克服困难应该是很有效的。因为这时困难对他的影响已经很小。他还在继续他该做的事情,没有因为困难而浪费时间和生命。
得到国家基金资助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容易的事,青年基金的资助率才20%多一点。如果总想着一下子就中,而结果却是没中,就容易陷入失望。稍微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三板斧就能搞定的,任何人都能轻松搞定,就没价值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要想做成一件事,拼的就是心态了。如果能确定自己做事的方向和方法是对的,那就坚定信念去做吧,别怕失败。面对困难,想想那位从纳粹集中营走出来的心理学家弗兰克,练习并得到将自己从困境中抽离的视角,便会有种毛主席所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
前几天,我申请的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得到了资助。对我这种没有关系、也从来没找过关系的人是一种鼓舞。前年申请,挂了,去年继续申请,终于中了。去年本不打算申请了的,想着省级项目关系户多,不容易中。幸亏有同事杨教授的鼓励,结果挺好的。在此对杨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去年在省科技厅的系统里提交申请书时出了些问题,也差点没能提交,多谢了同事刘老师及时转告我关于申报书提交的信息。对于今年的国自科,中不中事情都得继续做。去年没中,今年继续写,研究继续进行。还是那句“万水千山只等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