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两本书:哲学的或者与哲学有关的
李 侠
这几年花了很多时间上课,看书的时间和阅读数量也是逐年减少。这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情,我喜欢的生活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上一点课,没有多少目的的看点闲书或者感兴趣的书,有想法就写点相关的文字,偶尔空闲的时候,找三五好友小饮两杯,其实这样的要求不是很高,可是目前的考评体制下已经很难做到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慢慢调整。像我这样码字速度慢的人,更是有些不知所措,内心里也是很羡慕那些出手快的人啊,呵呵,这个时代需要快刀,它奉行的原则就是快些、快些,再快些!闲话少说,推荐两本刚刚看过的书。
第一本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知性改进论》,这本书是已故哲学家贺麟翻译的,质量比较好。很薄的一个小册子,它由110个小段落组成,有些类似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这本书主要是介绍知性的作用,本书的副标题是:并论最足以指导人达到对事物的真知识的途径。由这个副标题就可以约略知道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斯宾诺莎是我很喜欢的哲学家,论证简洁明快,像证明几何定理一样。其实,对于知性在康德以前并没有很好的界定,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入地讨论:感性、知性与理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在当时是无法做到的,由此可以看到人类思维缓慢发展的路径。
本书的技术指标如下: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
难度系数:3.0
适用范围:从事或喜欢哲学的各类人。
第二本书是英国神经生理学家埃默。福德与格林。汉弗莱斯选编的一本论文集《脑与心智的范畴特异性》。这本书我是2008年买来的,断断续续地看了三年,到今天才算看完。本书内容很丰富,它包括本领域的15篇著名研究论文,可以说通过一本书,就可以大概了解这个领域的主要观点与分歧所在,对于学术书籍,我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可惜国内这类书翻译的不是很多,国内大多倾向于翻译某一个人的东东,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吧。我手头上还有几本英文的会议论文集,也是很不错,考虑到不同文字阅读速度的原因,只能挑选那些与自己有关的内容看,因此,也希望国内能够多出这样的书,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说,很有意义,它比单篇文献综述要有价值得多。本书主要讨论了大脑中范畴特异性是否存在,以及关于这种特异性存在的各种理论假说,通过对大量的缺失患者的细致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如脑损伤的患者会出现在动物——人造物之间识别的不同表现,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关于人类认知的非常深入的讨论,很有意思,我本人最近几年的工作也多集中于此,也有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想法,等有时间了会慢慢地写出一、两篇,呵呵。
本书的技术指标如下: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北京:2007年。
难度系数:4.5(本书就是15篇文章组成,厚厚的475页,有很丰富的文献线索)
适用范围:从事心灵哲学、语言哲学或者认知心理学等行业的人。
定价:45元(有些贵)
备注:这本书的译者都是专业研究者,译文质量以及基本概念翻译的比较准确。也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一本优秀学术论文集。
2011-5-1中午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诗人雷子的博客,应该是故乡梨花开放的情景,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