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隋唐到清朝,这一千多年以来,科举成为帝国选拔人才的一种主要形式,科举打破世族、门阀的限制,在当时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择人才的手段。只要你刻苦学习,努力付出,还是有机会,通过科举而鲤鱼跃龙门,所以对于无背景、无钱的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而言,科举在帝国时代被认为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与地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无数人前仆后继的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的竞争尤其激烈,能够笑道最后的寥寥无几。
科举主要由乡试、会试、殿试组成。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后被称为举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人被称为“贡士”,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由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第一名被称为“状元”。
然而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能够连中三元的学霸级人物也不是很多的,据统计能够连中三元的学霸只有16人,这16人分布如下:
一、唐代3名
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鹏,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他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武翊黄,字坤舆,官大理卿。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
张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张荐之子,深州陆泽(河北深县)人,元和九年(814年) 状元及第,生卒不详。
二、宋代六名
孙何(961-1004年),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字汉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状元。
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字孝先,谥号文正。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壬寅科状元。
宋庠(996-1066年),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甲子科状元。
杨寊(1014-1044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壬午科状元。
冯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当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
王岩叟(约1043—1093),字彦霖,宋代大名清平(今临清杜洼村)人。《宋史"王岩叟传》载:“岩叟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
三、辽代一名
王棠(?-1094年),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
四、金朝一名
孟宋献,生卒年不详。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
五、元代一名
王崇哲,生卒年不详。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元举。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汉人、南人榜,考题较难)状元。
六、明代两名
黄观(1361—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取殿试一甲第一名,至此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商辂(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谥号文毅。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连中三元”,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七、清代两名
钱棨(1734-1799年),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振威,号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状元。
陈继昌(1791-1840年),广西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