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网友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今年职称评审,我有课题,论文,做课,荣誉称号,比赛,可是评下来还是没有我,难过的睡不着,怎么啊?真的不是钱的问题,是心气,感觉被浇了凉水,没有心气了。”
从网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位网友可能是中小学老师。因为如果是大学教师,一般很少说课题和荣誉称号,谈得更多的是项目。虽然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流程不是那么的了解,但应该大致会经过以下的步骤,个人申报、单位推荐、学科组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以及发文等。
单位推荐由于可能有名额的限制,会刷人;但刷人更多的应该在学科组评审。其实哪个环节出问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失败了。正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职称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与职称绑定的。目前体制内的薪酬基本上固定的,对于普通教师而言,想要提高工资,职称基本上是唯一的途径。职称上去了,收入自然也会涨点。
此外,职称上次了,那么名声就会好听点,出去的参加评审,专家费也会高点。所以,职称可谓名利双收。
此外,职称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单位内部得到认可。这里特指单位内部,因为不同的学校之间评定职称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这点尤其在高校中比较突出。
例如绝大多数985高校的副教授,甚至突出的讲师,其科研成果基本上都可以秒绝大多数地方二本院校的教授。又如县城医院的主任医师,跳槽到市里的三甲医院,职称可能得重新认定。当然如果是985到地方,三甲医院到县城医院,那么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职称。
回到网友的问题,网友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心气的问题。说明网友更在乎的是名气与能力得到单位的认可,失败了,心理感到委屈,这是人之常情。因为不要说是职称,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就是普通的事情。花了很长的时间准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过,失败了,也会很失落。
网友失败了,感觉被浇了凉水,没有心气了,可能开始怀疑自我了。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评职称这是本来就是僧多粥少,能否顺利评上,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成果,还包括其它因素。更糟糕的就是,有些单位的评职称的标准,不仅一直在变,而且变得越来越高。
网友今年满足条件,有资格参加评选,可能明年评职称的条件一改,就变得没有资格。更致命的是,现在是一步差,步步差,越到后面越卷,越到后面越难。
其实,除了职称之外,想证明自己能力的,还是有其它途径的。比如发表更高水平的论文、获得更高水平的奖项等。职称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人,更好的分配资源。
如果不在乎钱的话,就要跳出给你设定的牢笼,不要一直陷入里面,跳出来,也许就释然。当然,跳出来,心态变了,也许更容易拿到。
中小学不太了解,但对于大学而言,职称越高,就意味着聘期任务越重。如果职称上去了,并没有因为职称带来额外的资源,仅每个月的工资增加一点,那性价比并不高。
因为现在的大学都执行聘期制,根据职称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任务标准。比如最近网上比较火的某校人事处长被打一事。在年度考核中,教授需要完成3000分,副教授2000分,讲师1500分。
所以,教授的聘期任务完成是最难的,完不成的话,是要扣绩效工资。其实,扣点钱还是小事,问题是要是多次完不成,轻则降岗降薪,重则解聘。
总之,很同情网友的遭遇,但希望网友能从这次失败中走出,证明自己能力的途径有多找,没有必要执着于职称,看淡了,心理轻松了,反而更容易拿到职称,那时候就是意外之喜。
更多精彩见本人微信公众号,按三秒识别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