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大众的医学研究究竟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科学界本身就极具争议的话题。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一自然规律制约。为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人们不得不求医问药。医学体系脱胎于巫术,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科学尚未开启的年代,人们为了寻求健康长寿,巫术与宗教盛行。据说武则天当年习研<<金刚经>>留下了这样的心得话语: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其实大凡不曾接触过宗教的人都会对宗教经典要不就是嗤之以鼻、要不就是给它或多或少披上一层神秘色彩。其实,两种态度都并非是科学地在看待问题。
去过北京白云观的人可能对下面这幅对联有所印象:“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过去吃饱饭不容易,就连佛教界影响深远的<<金刚经>>打头开篇都是讲修行之人如何吃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吃不饱饭,会发生饥荒,历史上饿殍遍野的记载并非罕见。比如发生在由土豆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面积爆发而导致的1845—1852年间的爱尔兰大饥荒;国内解放后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性失误出现的粮食匮乏引发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现象,我想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吧。我自己小时候就在青黄不接的季节挨过饿。吃不饱,身体会得病,所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有见面打招呼“吃了吗”?
过去是吃不饱,饭就是“药”。现在是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些人吃出了一堆的富贵病,比如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世界上的疑难杂症病如果分类的话,主要就是如下三种类型:1)先天性遗传病、2)营养缺失导致、3)营养过剩引发。从国民公共卫生与健康的角度出发,显然后面两者的重要性权重应该是大于前者的。
吃得好不好,吃得科学不科学,最后都是到了胃里往肠道系统里穿,所谓酒肉穿肠过。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肠道系统的微生物群系对维系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模式还是离不开内分泌系统,因为这些激素信号分子不仅仅控制着生长、发育、也调节着人体的健康。我目前研究工作的着眼点就是遵循于下面这样一个模式图:
华夏文明各名族吃文化形成过程中,虽然没有当今的科学原理做指导,但在如何吃出健康上还是有其精华所在的。现在比较独特的吃文化在边远的深山老区还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这些独特的吃文化的自然消亡速度也在加快。然而这些民间传统吃文化里蕴育着中医药精华,我非常期待有一些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能深入到民间在吃文化上做一些深入的挖掘工作。
前天俺和俺的两位友人于西农理科楼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