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给求助者的回信
善,于己是一种精神良药,当你花时间耗精力行善积德的时候,自己会获得快乐,从而堵塞个人内心精神世界空虚、寂寞、或者邪恶的通道,使得一个人的内分泌系统处在一个好的状态。然而,善又常常被用心不良的人利用而失去其它本来的意义,比如有人打着慈善的旗号行坑蒙拐骗之道;有人利用他人的善良行自己偷工减料或者中饱私欲的勾当。
其实,这样看来,善良这副精神良药也是有副作用的。漫长的人生旅途,我们究竟用自己的善良喂过多少没有良心的人?心软的善心者,常常是成全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还被他人当傻子。殊不知,这样的由善而成的“好”却助长“坏”的滋生,事与愿违。对别人善良一点,不是因为个人的愚蠢傻蛋,而是个人的追求用好来犒赏,而不是不求回报。
很长时间以来,我是不赞成过去那种鼓励他人行善积德而隐姓埋名的做法的,只因为这样的做法很可能在变相地怂恿人做坏。这也是我当时为什么在飞机上救人一命之后在科学网自己在博文里写出来而且强烈要求科学网加精我博文的原因。尽管善有因“好”而生“坏”的可能,但一个社会里,正义的、善良的如果得不到褒奖、得不到弘扬,那这个社会不可能有好的下场,人们能有幸福感?
今天从科学网收到一位来自某某大学的攻读预防兽医学专业硕士的提问,因为开始是匿名提问,我因为确实没有具体研究过所问及的问题,所以在他表达了继续想得到指点的前提下,我要求这位小同学提供真实单位以及姓名。这位小同学都做到了,因此,我用我一贯地乐于助人的心态发表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位小同学。这里是通过科学网的站内短信发生在我们彼此间的原始对话:
XX:老师,您研究过,如果使植物表达机体所需的免疫球蛋白吗?我指的是植物机体表达我们所设定的蛋白。
我:没有
XX:您觉得这个的可行性怎样?
我:请报真实姓名以及单位
XX:XXXX大学预防兽医学硕士生XXX
下面是涉及到我专业性的答复内容,当然也包含了我对这位求助同学以及他导师的批评。采用植物作为表达载体或者生物反应器来表达其它来源的蛋白的研究,自从植物转基因成功以后,就一直有人在探索。实际上,学术而言已经是一个相当老的话题了。不信的话,你输入transgenic plants vaccine 作为关键词在Pubmed里,就可以得到不少文献包括综述。所以,我要批评你,一是你提问之前,自己没有做够功课;二是你的导师很扯淡,作为预防兽医学专业的专家,没有给你适当的指点。当然我对你的批评出发点还是希望小同学能有长进,并非显摆我批评你和你导师完了而我得到了某种快感,我还没有无聊到这个程度。
接下来,针对你的问题,还得谈点正事。如果只是利用植物(无论哪种植物,前人用过的还是前人没有用过的)表达一个所需要的免疫球蛋白(无论是前人研究过的还是没有研究过的特征性免疫球蛋白),都归类成追踪研究或者跟风研究,实质上novelty已经是打了很大折扣的。但是,这类追踪或者跟风研究也并非一点研究价值都没有,有的时候,价值甚至还很大。
比如以前从来没有人成功地利用任何植物表达过你所需要的免疫球蛋白,而你的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比如以前的研究中,蛋白表达水平低,而且大多形成了无生物活性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而你现在的研究着手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手段解决所表达蛋白生物活性水平提高的问题(如果你的蛋白药用价值高,那你就发大财了);又比如用植物的话,范围很广泛了,没有针对性不行,你准备在哪个植物的哪个部位具体表达呢.........当然,你还可以延伸,为什么非要用植物异源表达体系而不用同样是真核生物的昆虫表达体系或者更为简单的原核生物表达体系?
对于预防兽医学的硕士生而言,我认为这位小同学的提问非常的不sharp,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问得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老师您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一个答案的提问方式。对于研究生而言,这是很糟糕的提问方式,这完全不是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当然也就不是做研究,但确实是我们的研究生中非常普遍的提问方式。
PNAS的这篇1999年的文章(http://www.pnas.org/content/96/2/703.long)应该能够引你入个门,至于最新的进展,你还可以在 Pubmed 里输入你想要用的植物的拉丁名、transgenic 以及vaccine 或者你关注的特定性免疫球蛋白得到进一步的文献,继续做你自己的研究。
作为研究生的导师,我们常说有教无类,只要学生们愿意刻苦学习,导师作为引路人,应该给予合适的指点。可是我从这个小同学的问题里看到的是他的导师根本就不指点他或者根本就指点不了他。否则,完全没有必要通过科学网来给我这么一个毫不相干的人问及如此没有技术含量而且还非常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如果导师能指点一下,我觉得小同学根本就用不着这样。小同学虽然基础差,但应该是好同学,至少能积极向他人求教,值得鼓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