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评】
“猎人”与“猎物”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
——观微电影《鹰与鸡》有感
作者:欧阳云涛(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然法则,弱肉强食。老鹰吃小鸡,似乎更是常理,《鹰与鸡》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毛茸茸、肥胖胖的鸡挤满了笼子,老鹰在一旁饥肠辘辘地咽着口水。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鹰为了吃到鸡,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把头一缩,伪装成了公鸡,混入了鸡群,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每天,老鹰乔装成鸡的样子,躲过养鸡人的眼目,每天都有丰盛的“全鸡宴”:一口一只小鸡,好不惬意。惬意的生活,让老鹰的思想慢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安于现状,不思未来,不思危险,不思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鹰变得越来越胖。
有一天,主人在喂食的时候注意到这只“鸡”不和其他小鸡一起吃鸡食,于是专门把他拉到一旁喂食。吃,还是不吃?这是一个问题。老鹰的抉择是:如果不吃,就会彻底暴露,主人可能会把他杀掉。于是,在命运的年轮转了足够久的时间之后,真正的改变到来了——老鹰吃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口鸡食。
这是他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也是他与作为“鹰”的那一份尊严的最后的告别。如果观众在这里认为老鹰是“忍辱偷生”“能屈能伸”,那就错了!实际上,老鹰自从吃了鸡实之后,他开始觉得“鸡食其实很好吃”。这就意味着,他在精神上对“鸡”的认同又深入了一步,也意味着他距离“鹰”又更远了一步。
于是,鹰每天和那群鸡一同生活、一起作息,到了饭点就和鸡群一起抢着吃鸡食。他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当“自己人”,在心理上再也不用担心养鸡人认出他是鹰而提心吊胆了。
平静的一天傍晚,老鹰和鸡群一起吃完了晚餐,一个人躺在栅栏边看夕阳西沉,这时另外一只老鹰出现。俨然变成“鸡”的这只老鹰竟然毫无防备心理,最后被那真正的老鹰叼走了。那只老鹰把他像一只鸡一样叼走吃了!
至此,整个微电影进入了高潮,一只老鹰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吃掉,“猎人”变成了“猎物”。
纵观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十分有趣,处处充满欢快的气息,以有趣而欢快的叙述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却又从头开始铺垫,一步一步渲染,直到最后终于得出一个奇异的结局:本该是“猎人”的鹰却变成了“鸡”并被真正的鹰猎杀了。
故事虽然平稳,字里行间却全是反讽,短短九分钟的故事,每个细节都值得琢磨。在故事的开始,鹰是一只充满欲望、充满斗志、充满智慧的鹰,他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满是进取心。他聪明地靠自己做到了衣食不愁,然而正是这衣食不愁断送了他。
有人说疯子和天才只有一线之隔,我要说“猎人”和“猎物”也只有一线之隔。鹰在衣食不愁的时间里并没有出什么大事,而正是这“没出什么大事”葬送了他,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鹰被同化,不知不觉,鹰变得越来越像鸡,于是“猎人”变成了“猎物”。
最终,这只鹰用自己奇异的经历向我们说明“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壁垒是多么的脆弱,这二者之间的转换是多么的频繁。而这二者的转换过程,往往是从我们的观念和习惯上发生的一点点懈怠开始,最终变成了不可逆转的悲剧。它告诉我们要时时居安思危,保持好的心态、大的志向、健康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