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您正在用的产品安全吗? 精选

已有 7228 次阅读 2013-9-22 08: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安全性, 产品, 风险识别

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产品的安全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如使用的产品是否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等事故;是否有可能带电,引起使用者发生触电;是否存在锐角,锋利的边缘,容易引起使用者割伤等外伤;对于儿童的玩具,要求更严,如其大小是否可能塞到嘴中,引起事故;玩具表面的涂层,是否有毒,是否含重金属,因为儿童喜欢用嘴尝试一切能触及到的东西。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多种多样,公司的研发部门,在研发一个新产品时,重点不仅仅要考虑这个新产品它的使用功能、新产品吸引人的外表、以及新产品的性价比,还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对新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纠正,改进设计,有时甚至招回已售出的产品,防止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常常发生的汽车招回事件,有些并不是汽车已发生了事故后才招回的,而是发现安全隐患而招回。因为真的出现事故后,其代价将是十分高昂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防止饮用水受到污染,不少家庭都安装了带有各种过滤功能的不同品牌的饮水机。我家也买了一台。广州的自来水,因气温较高,容易有“红虫”等生物污染,有时管道的铁锈或楼上水池清理时,自来水中的悬浮物也非常高,作为饮用水,多一道过滤一定比没有过滤好得多。

最近,这台饮水过滤机,滤水速度大幅下降,我想应是过滤系统发生堵塞,利用中秋假期的时间,我将饮水机的过滤机头拆下来清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类型的饮水机,存在重大的安全卫生隐患!

1饮水机带有过滤功能的头部

饮水机的过滤头部,原来有几个小指示灯,可以指示饮水机是否工作正常,过滤器是否要清理等状态,但该机使用不久,这些灯就不亮了,说明书也讲,这些灯并不是常亮的,且这些指标灯是否亮,滤水机也能正常工作,故谁也不在意这些小指标灯。但在这次过滤机清理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过滤器上部组件的二只五号电池的安装位置,感觉这种设计极其不合理,我这里将这个荒唐的设计“晒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2 饮水机过滤头组件下部的电池盒盖

如照片所示,这个电池盒安装在过滤头部组件的下部(如图2),安装好后,这个部件的下面就与接过滤后的水箱形成一体。这种愚蠢的设计,存在二个重大缺陷,一是水箱室下部有水,且箱体差不多是密封的,箱中空间必须存在高湿度的环境,湿气容易进入电池盒中;二是电池自身腐蚀,或因有水气,加速其腐蚀,腐蚀以后形成有毒的电池液有可能直接滴入过滤后的水中,污染过滤后的饮用水。这个电池盒,并没有采用严格的水密封设计,我在打开这个电池盒时,电池盒中的电池已开始腐蚀(如图3),还好,形成的电池腐蚀液不算太多,不然,我们已喝了这些有毒的电池液了。

3 电池盒中的电池已腐蚀被取出,电池盒中有被腐蚀的痕迹

现在想一想,这公司在产品设计时,有可能就没有将产品的安全卫生的观点带到设计中,在产品定型时,也没有对这个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其实这个电池盒安装在过滤头组件的外围是很容易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安装在现在这个风险最高的位置,电池盒盖上也没有任何说明或标志。公司的其它技术主管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就将产品推向市场。我不知道该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是不是还存在相同的问题,干同样的“蠢事”,若有,最好主动招回已售出的产品,不然,緾上官司就麻烦了。

为安全起见,大公司最好专门建立一个安全评估部门,或寻找第三方对产品进行安全认证,从而对推向市场的新产品,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评估其可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要列出尽量详细的可能风险清单,一项一项地加以分析评估,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726812.html

上一篇:苹果推出iPhone 5S有感
下一篇:若中小学没有了“重点”,可能教育会更好
收藏 IP: 112.90.239.*| 热度|

32 简磊 林旭龙 赵美娣 黄育和 詹德明 褚昭明 李志俊 魏武 李久煊 李健 邓睿 葛启龙 曹聪 张骥 陈楷翰 李宇斌 武夷山 周普查 马建敏 黄志聪 刘洋 罗建泉 陈进斌 肖小敏 张忆文 陈冬生 徐传胜 贾绍凤 ACLzz biofans muguiyi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