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这教授该不该赔钱,该不该坐牢?

已有 11785 次阅读 2017-6-12 10:0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产业化, 中试, 成果转化, 小试, 科研骗局

最近天津大学一位教授,宣称开发出一种可以赚大钱的高纯度硼的同位素B10B11生产技术。根据宣传资料,若投产这种高科技产品,不仅当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而且还能赚几个亿。在这种超高额利润的引诱下,还真有商人投了二个多亿,按这位教授的要求设厂,并给天津大学与这位教授及其博士生,也送去了近千万元的技术转让费。若真的能生产出原来宣传的产品,且商人已赚了几个亿,估计大家都会皆大欢喜,甚至有更多的钱财送给这位博士导师和他的博士生。问题是投资建设了四年,生产系统仍不能投产,更不用说有合格的产品生产出来。深入调查了解,发现这教授并没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甚至有可能通过高价在市场上买了别人的产品,冒充成自己的中试产品,从而骗取了客户的信任,诱使客户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的生产装置并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若真是这样,手上都没有自己的小试或中试的产品,而是通过买别人的产品忽悠客户投资建设生产性系统,这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陈进教授,用民工打磨进口集成电路芯片上的英文标识,印上“汉芯”的造假事件是相同性质的恶劣造假事件。“汉芯”通过造假,骗取了国家上亿的科研经费,及各种荣誉帽子,东窗事发后,居然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并不象韩国的一个生物专家黄教授,因论文造假,不仅被韩国政府收回上亿的研发经费,还被送进了大牢。这次事件与“汉芯”不同,损失的钱不是如同“唐僧肉”般的国有资产,而是民营企业自己的钱,投资老板损失的钱财一定要通过对簿公堂将损失的钱财补偿回来。若真有证据表明这位教授涉嫌故意造假,他必须赔偿投资者因被骗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以上是科研人员为了钱财,采用特别恶劣的造假手段,骗取不义之财的情景。但有时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的小试真的取得成功,希望加快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而故意夸大之词地对外宣称:已完成中试,已具备实际生产装置的设计能力等,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充足的工程放大经验,没有相应的研究设计团队,要想真的达到产业化要求的工程设计,也将是困难丛丛,甚至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或工艺失败。

我曾离开学校,去了中外合资企业做了三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经理,专门负责新生产系统的安装,调试及员工的操作培训。后来,又做过一美国公司的生产系统试车工程师,及国内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指导工作,深知实验室的成果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并不象许多做研究的人员想像得那么简单,还有很多路要走,特别是现在对生产过程的安全,环境保护等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更需要专业团队的协作。

国内的产业状态,高端,中档,低档同时存在。举个简单的例子,生产洗发香波,原理很简单,几种清洁用的表面活性剂,增稠稳泡剂,再配上硅油,阳离子调理剂等功能性原料,及香精、色素、防腐剂等辅料,将这些原料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即可。宝洁公司(P&G)上一条全自动洗发香波生产线,总投资达1500万美元,采用全自动进料与出料方式,为了保证配方的精确,对所有原料,几乎都采用了双重计量手段。管道输进的原料,在管道中安装了质量流量计,搅拌缸还安装了电子称重系统,双重检查,确保计量精确。最简单的香波生产系统,我看过有个体户用洗衣机来调配搅拌生产香波的,那套生产系统,投资只要几百元。这最贵的生产系统,与最便宜的生产系统,投资价格可以相差几十万倍。所以,有人问我做一套生产装置或废水处理系统需要多少钱,我能给的回答就是看采用什么配置与选型。达到同样的目的,投资成本的差异还是相当大的。而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学校,或只呆在实验室是很难学到和掌握的。

当年在外资企业做工程与项目的调试过程中,虽然公司特别强调安全,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与操作演练,但在担任项目经理及顾问工程师期间,还是碰到了好几起安全事故,或参与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总体上感觉就是:安全是防不胜防的,要想没有大事故,就要从控制尽量少发生小事故着手,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分析,不断寻找系统安全隐患。

回到学校后,在实验室我也开发过几种水处理药剂和一些精细化工原料,并将其投入产业化生产。得益于原来在外资企业的安全培训,以及长期合作形成与安装施工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几个产品的生产放大还算比较顺利。在生产系统的放大过程中,坚持从实验室的几百毫升的小试反应成果,放大到几吨反应器的过程中,中间必须再经过一个50公斤的中试反应器;第一次投料反应,投料量决不超过总容量50%,留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等。尽管采取了不少安全保障措施,但在放大过程中仍会发生一些激烈的化学反应是始料不及的,正因为准备充分,才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我的经验在一只500 ml实验室的反应瓶中,在反应过程中若能感觉到有点点自动升温现象,当放大到500公斤,甚至一吨的反应器中时,就有可能发生剧烈升温,暴沸,高温溢料等事故的可能。所以,前面实验室探索性实验,可让研究生做,但要放大或工业化之前,最后的定型实验,必须由我亲自做,来了解和体会整个实验过程,从而更直观地掌握工艺参数。从安全及应急事故处理的角度,第一次中试,第一次大规模的生产,都必须由我在现场亲自操作。

虽然有人说现在大学与不少中科院的科研院所的研究,以发表SCI论文为目标,但在研究过程中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产品生产,这样,就很容易想到如何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业化产品的问题。我也常被问起诸如:在实验室中某一种处理方法很好,做应用工程,如何解决加热问题,是采用间隙生产好,还是连续生产好等问题。我往往会根据我的经验作一个简单回答,但我知道,实际的工程放大,远远不止这些问题,必须要有经验的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全新的工艺,必须要有中试,并且在中试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实验室发现的新工艺原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工业化放大过程。从创新性思维的角度,新工艺原理创新性强,工业化放大过程更需要人力与资金的投入。合理的协调,确定合适的投入收益比也是重要的。科研人员新发现,写一篇SCI论文,可以单独个人操作。而要将新发现,变成工业化产品,则还要经过中试,工程化设计,产品调试,生产标准化并建立产品标准,新产品审批,市场开发,市场促销等等,这就很难个人操作,而必须是团队作业!

对于天津大学的这个纷争,既然已闹到法庭,就要寻找法律解决办法。技术层面上来讲,若那位博导真的在实验室做出了高纯的样品,天津大学也收到相应的科研经费及管理费,就应该有责任组织团队完善其工业化过程,当然技术转让收益,也应该重新调整。若如有些文章所讲,高纯样品只是高价购买的,该教授小试都没有做出样品,说明他还真的没有摸到生产的关键,这就是一起典型的科技骗局,该赔钱就赔钱,骗子让原告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坐大牢也是应该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060298.html

上一篇: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也不一定都是好技术
下一篇:牛皮哄哄的“黑科技”
收藏 IP: 222.201.137.*| 热度|

51 马臻 黄仁勇 陈楷翰 史晓雷 宁利中 陈冬生 韦玉程 武夷山 侯勤福 李学宽 徐绍辉 徐耀 蒋大和 张叔勇 赵建民 王春艳 黄彬彬 肖小敏 彭渤 叶春浓 谭庸桢 刘建彬 李竞 陆绮 陈理 蒋永华 姚伯元 马志超 赵美娣 冯大诚 陈智文 魏焱明 孙友甫 王恪铭 樊采薇 葛兆斌 穆仕芳 李燕祥 wqhwqh333 ljxm gaoshannankai brns zhaoxu11 xlsd liyou1983 wgq3867 bridgeneer yunmu zzxjw GDHBWQ dialecti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