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熵这种东西,从文化角度而言,着实有趣。起源繁杂,演化丰富,概念玄妙。
(2)
就我所知,熵至少有二种起源。一是从卡诺循环到克劳修斯,为热力学之需;从玻尔兹曼到吉布斯,为热力学向统计力学之转移。另一起源,一般认为起于香农,后为冯·诺依曼给香农出主意而名为熵。一般人所未知者,为R·A·Fish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sher_information)所定之Fisher信息(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sher_information),实则和信息熵之本质有一致性。
随着岁月的流逝,熵的概念变得神秘起来,统一不同熵之间的观念的工作往往会将很多本不混同的概念也混同起来。
比如,“熵即不确定性”,人所共知。那么我们要问什么是不确定性呢?如何度量不确定性呢?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事物的什么属性的不确定性呢?当我看到化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生物学家,以及其他种种学家,不断地讨论熵增和熵减的问题,诸位客官,客观地讲,我真的头都大了。
(3)
楷翰一定要我对他的社会生态学理论发表看法。我的态度是这样:当一个学科建立的时候,或者突破的时候,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建立基本的理论框架,是可以的。不管你使用生态的理论,热力学的理论或者其他种种理论,我都不反对。按照研究类比和隐喻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Lakoff(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Lakoff)的看法,类比的结果不乏真知灼见。因为,类比,比之逻辑推理,有更古老的起源,是我们人类最古老的思维方式,是由进化而固化在我们头脑中的。
但是学术之道,并不停滞于此。我们需要精细的概念,可靠的逻辑,足够的实证,才会肯定或者否定一个理论。
因此关于毛左不毛左的问题,诸位都是诉诸感性,缺乏学术化的严谨概念和严密的逻辑争论,所以,诸位朋友,我尊重你们在茶馆里谈天说地并且吵得热火朝天的气氛,但是我没有太大兴趣参与。
而说回社会生态学,虽然吕乃基老师夸赞有加,但是我认为概念极不清晰,所以也就没什么意见。
(4)
我觉得,楷翰老弟和李竞老兄一样,都是做实事的人,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实事上。科学网不过是谈谈心、扯扯淡的地方,不过是茶馆或者咖啡馆,所以有的时候过来坐坐,喝两口茶,吆喝一下自己的工作,顺便骂骂娘,足矣!
至于科学网的风花雪月,还是留给我和YC来描画吧,因为,这个我们比较专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