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ysicsxuxiao 致远

博文

难道真的是考试和测评体系的问题 精选

已有 5585 次阅读 2014-1-9 23:27 |个人分类:乱七八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缘起      

     高考,“一考定终生。”不好,改革,用联考,应该进步了吧?不好,还有问题,各省不同,有地区差,北京的题目明显比山东的简单,录取分不一样。所以应该改革。如何改,有博友提出,用一张卷子,录取分全国统一,据说日本朋友就这么干。这就公平了?

     其实这个辩论可以持续:老一些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玩法明显不行。如用同一张卷,联考前就是如此,以分数计,考分高的省是湖北、江西、江浙、山东,但是出来的学生,进入大学,水平并不比其他省市占优。据称有两个原因引起这个结果,一个是高考阅卷判分标准不同,一个是题海之风蔓延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

      看来我们得想想办法,再用点更复杂、更全面的规则。

     考研,20 多年前,只要考上了,绝对没有面试刷人的,规则也很简单。我考研那年,整个系共90个人毕业,就含我在内3个同学考上,含保送的也不过共7个人读研。由于本校读研的人是如此的少,所以我们确实有些特殊的照顾,比如,我们就可以挑导师,而外面考进来的同学显然就要吃些亏。其理由大约和现在如出一辙:外面考来的同学,估计除了考研的几门课,其余的课程学习和动手能力等等,有缺陷。但是也没听到外来的同学有什么抱怨,再者工作分配上也没什么“出身”论。

     升职称,以前竞争也很激烈,也有很多不公,但绝对没有这么多测评体系。而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如何,大家很快就有共识,也很清楚,不需要什么SCI文章来论证,也不会拼命抱怨烂透了的同行评议。

     考虑这三件事,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共性,就是测评体系越搞越复杂,貌似越来越公平。而且,从竞争角度说,由于名额增加,应该竞争程度降低。再看一下拿基金,拿项目,都有类似的趋势。按理说,这个世界越来越公平,竞争烈度也在降低,大家应该Happy才对。

    但是,令人纠结的是,好像效果不是越来越好,而是竞争加剧,抱怨不公的声音四起。而产出,不论学生水平和是课题成果水平,或者对产业进步支持的水平,除去军工等领域,与当今世界横向比较,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差了。

    这是为什么?当然,我们可以抱怨测评体系。但是,这真的是测评体系的问题吗?

(2)我所认为的原因

    很简单,人心坏了,咋玩都没用。

    sweeper的比喻很好,世界本不是这个颜色,你非要将它刷上红漆和绿漆,看起来很美,实质上就很差了。

(3)人心为什么坏了

     我不知道。

(4)避祸的方式

      (这些主要是送给在读书的孩子们的,老油条们就算了)

      我们读大学、读研是为了干什么?增长见识?改变命运?写SCI?当公务员?

      得了吧,增长见识你可以自己读读书,然后云游天下,四处打打工。要改变命运?那神马,你要什么样的命运?写SCI?你不知道现在SCI名声已经坏了吗?考公务员?你不知道,公务员马上要和事业单位并轨改革了吗?

     读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且只有一个目的,学会实际的一技之长,以便安身立命。

     这是最实际、也是最朴素的避祸方式。

(5)如何识别什么是实际的一技之长

      你会写文章,据说是顶级刊物,但是当你发现你周围很多人都在发顶级刊物的时候,而且发了顶级刊物也找不到个好待遇的职位的时候,你就理解,这明显不是实际的一技之长。

      你的单车坏了,你马上可以自己把它修好。然后你就可以骑着车四处逛游了。-这就是实际的一技之长,虽然这种一技之长不足以安生立命。

     那么什么是安生立命的实际的一技之长呢?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人知道。但是自少你得区分哪些不是实际的一技之长。

(6)希望你在我这篇结构不清,东拉西扯,言不及义的博文中,读到真正的意思。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1678-756951.html

上一篇:给余皓老师的素材:统计源一组
下一篇:八股、科举和学霸机
收藏 IP: 14.150.79.*| 热度|

47 陈楷翰 赵美娣 张海霞 徐满才 李学宽 蔣勁松 刘艳红 霍艾伦 曹聪 张骥 余皓 王晓明 谢强 吴飞鹏 王春艳 林中祥 吕喆 罗德海 李伟钢 徐明昆 武夷山 陈小润 李志俊 刘洋 马红孺 汪可涛 石胜利 廖传安 应行仁 王林平 朱晓刚 袁海涛 陈安 曹广福 韦玉程 李宇斌 曾泳春 刘淼 张忆文 文克玲 zzjtcm xiaoyaojianke wisdomstar ddsers xqhuang Zjinney zhihuix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