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ong4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博文

我和地坛有个约会

已有 2563 次阅读 2015-3-17 00:09 |个人分类:山水之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北京, 人生, 母亲, 地坛, 史铁生

【引言】

《草色花香》博客将于近期推出系列研究生生活旅游杂记,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欢迎关注!


我今天能在这儿,主要归功于我曾经的不好学,这是有足够证据的,举一个经典例子:在我念初中时,史铁生先生写的《我和地坛》作为选读课文载入语文课本,因为老师管教不严,又想着地坛远在京城(其实那时我未必知道地坛在京城,只是知道定然不在我家附近),与我风马牛不相及,一直没有理会那篇文章,甚至连作者也没了解,感觉“史铁生”这个名字怪怪的,以为是个外国人。后来无意中长了点见识,知道了史铁生实际是个中国人,但新长的见识仅此而已,我还是不知道史铁生和地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想不到当年的不好学让我在过了最狂妄的年纪还有机会去到京城,而且我不明白上天为什么安排史先生在我去北京之年去世,虽然之前还没有喜欢上他,但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我还是感到悲伤与惋惜。而且曾经与我风马牛不相及的地坛就在身边,我终于想去看看他生前与地坛是什么关系。

十三年前被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动得一塌糊涂,看过《我与地坛》,我为当年的贪玩感到遗憾和可悲。那时的我天天待在食堂宿舍,却没有酝酿出史先生与地坛的那样的感情,也没有想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的问题。我想,除了史先生,没有谁能把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之外的感情描写得如此感人,史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母爱的诠释深深地冲击着我的心灵。而更令我颤动的是史先生的身世,在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让人觉得有点不幸,可他的精神和意志令人敬佩。

也许我不看到《我与地坛》,我是不会想要那么早去地坛的,可我避免不了要看到,仿佛上天安排史先生的去世就为了把我的目光引到这篇文章上,上天的安排,无可违抗。

初春的地坛公园一点不像史先生描述的一样,可谓物非人非,园子并不荒芜,很干净,干净就显得很冷清,仿佛还沉浸在史先生去世的悲痛之中:松柏肃穆,槐杨“脱帽”,鸦雀哀鸣,小池干涸,阴冷的林荫下还有悲怆的积雪,久久不肯离去……

唯一欢快的就是稀疏的人群,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今天不是周末,年轻人大都还在教室或者办公室,各个年纪的小孩都在做着一件事,那就是玩,玩的方式又各有不同,有点让我羡慕。老年人其实也在玩,只是没小孩子那样的天真,有唱歌的、练拳的、舞棍的,还有跳舞的,音响里放着钢琴曲《梁祝》,一对老夫妻就在空旷的场子里演绎着现代老年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中的一些可能也是经常来这个园子,或许也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可惜,我听不到那个小伙子的歌声,见不到那个弱智女孩兄妹俩,见不到史先生的长跑家朋友跑步的身影,也见不到那对搀在一起的风雨同路的夫妻……我想,他们中的许多或许已经与史先生在地下相见,或许那个唱歌的小伙子已成为著名歌手,那个小女孩也治好了自己的病,也许他们还会经常来到这个园子,也许他们今天就在这里。但我确实看到了一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如果不是史先生已经去世,我很可能怀疑他就是史先生,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他与地坛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或许他是另一个史铁生。

园子的确很大,我无法像史先生一样在每一平米的土地上都留下足迹,但我努力让自己能看到每一平米的土地。我可以想象他曾坐在某一棵柏树下面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曾躲在某一个隐秘的角落逃过母亲的搜寻。但除了史先生的足迹,这里什么也没留下,政府没有为他建立任何纪念的塑像或牌匾,或许他们还没有想到。我一直在想,史先生在园子里呆过那么久,也许应该亲手在园子里栽下一棵小树的,但又想栽下一棵小树为的什么呢?一棵小树并不能解决世界环境问题,也不能弥补园子的寂寞,好像栽这么一棵小树只是为了让后人纪念他,史先生当年忙于思考人生,无暇考虑此事,现在史先生不在了,我大胆猜测,即使史先生曾经想到这个主意,他也不会这么做的。

一群鸟儿看起来并不是很悲伤,自由的在地上找着食物,我想它们就像我一样属于后生晚辈,史先生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出生,不知道史先生是什么人。这不是一群单一的鸟,其实是至少三种鸟混在一起,像是麻雀、乌鸦和灰喜鹊,我不是学动物分类的,能把昆虫和鸟分开已经算本事了,到底是什么我就不敢妄作定论了。只是,这一幕很和谐,我想近距离拍一张照片,于是我竭力让它们相信我是一个好人,或许是我太不善于表现自己,我前进了一步,鸟儿一哄而散躲进旁边的树丫里,“恶狠狠”地看着我,等着我的离去,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只好怏怏离去。

真正值得看的地方都用红墙围着,比如那口铜钟。到了方泽坛,要5元的门票,我知道那里面会有好东西,于是进去了。的确,真正的地坛就在里面,而且诺大的园子就我一个人进来,那口神坛孤独的立在方台中间,当年的皇家禁地也沾染了我的足迹,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我是个有礼貌的人,在这个神坛面前,虽然没有拜上一柱清香,我还是虔诚的鞠躬作揖。

方泽坛最里面是皇祗室,供奉着清朝皇帝的灵位,还有四海之神,五岳之神,以及安葬着皇帝、皇后和妃嫔们的山岳神位,还有编钟、座椅、杯具等一系列文物。大堂中央放了一个箱子,不知在这儿该叫功德箱还是捐款箱,里面有面值从1元到1000的各种纸币,还有两张是外国的,比如那张面值1000的,我从身上找了1元的纸币装进去,仿佛没什么目的。我看到同治皇帝的灵位前放着几个小面包和几颗阿尔卑斯糖,而我身上正好也装着两颗阿尔卑斯糖,我也拿了一颗放在同治灵位前,马上觉得对同治皇帝没什么好感,但总不能拿回,便又在康熙皇帝面前也放了一颗。

从皇祗室出来,我又走上地坛的方台,庄严的看着这口神坛,怀念着历史,我似乎看到空气在汇聚,继而化作一个人形,我看到了传说中的园神。

“我等你二十多年了!”园神说。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我好奇的问。

园神说:“该来的总会来,你一出生我就知道你总有一天会来这里,只是我没想到你这般贪玩,现在才进得京城。”

我歉意的笑笑,接着问:“史先生在地下还好吧?”

“上天感念史先生生前所造福祉与罪孽,已经安排他接任下一届园神。”园神告诉我。

我说:“园神,你该知道,我远在南疆,不知他日离京,可有机会再见地坛?”

园神渐渐化去,只有一个声音响彻在神坛之上:“有心即有缘,你若心中有坛,必有再见之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8137-874919.html

上一篇:5年研究生的问题和收获
下一篇: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实验材料
收藏 IP: 210.72.88.*| 热度|

2 晏成和 王家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