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出版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dl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赵大良:不求改变现实,但求面向未来,未来给我带来愉悦,也许会给现实带来希望!

博文

谈佛论道

已有 3811 次阅读 2013-4-27 06:32 |个人分类:闲思偶得|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在朋友处喝茶聊天。在聊的过程中,说到了佛道之理,朋友给我提了几个问题。我现将我回答的基本思路回忆一下记录在此,与有缘者分享。

(1)道家是不是更关注自然,更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

答:道家关注自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重视环境保护。道家所关注的自然,我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界”或者说客观环境,而是万事万物中蕴藏的规律,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自然而然”的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因此,简单地理解为“注重环境保护”就有些牵强。我理解:道家更加尊重规律——顺其自然。关于环境保护,那是处理人与环境(避免用自然)的关系,所以尊重“自然”也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护环境”,而应该是遵循人和环境都应该遵循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的法则上,人与环境是统一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人与环境是合一的,是一致的。如果单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说,不是“一味的灭人性,保环境”而是追求二者的统一。环境不是保护下来的,而是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包括毁灭的结果。我们所说的保护环境,是相对于我们人类违背“自然”而破坏环境来讲的——也就是破坏与保护相联系的、相对应。没有破坏,也就没有保护,有的只是“顺其自然”!所以,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宣传中并不是没有“过”或者说“盲目”的成分。

(2)佛家比儒家更注重仪式,繁缛的仪式似乎成为重要的内容。

答:这个问题我感觉也不能简单理解,佛家与儒家的划分标准就不说了。单从仪式上来讲,简单地说佛家的仪式比儒家繁缛,我看不见得。我认为,只是各自的“形式”不同而已。儒家没有红红火火的仪式,但是也有形形色色的规矩。这些规矩,我理解也是仪式的一种。如果这样认识,我想你就不会认为谁多谁少,谁简谁繁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没有形式的内容是无法表现的,任何入门阶段都是从重复的形式开始,逐步感悟到内容的实质。到了一定的层次以后,形式才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没有形式你就很难(不说不能)到达内容的实质。

(3) 佛度有缘人和人人皆可成佛,作为不同教派的教义们是否与兴衰有关。

答:这种说法我认同那一个,或者说那一个对或那一个错,也不是那一个好或那一个不好。这存在一个评价标准不同的问题。问题是看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只度有缘人,看起来香火不是那么兴盛,但是每一个信徒都是坚贞的。人人皆可成佛,看似普渡大众,香火兴盛,但是信徒中各怀心事,佛法并不一定纯正。用现代的语言来讲,这是一个“规模优化”问题。另外,这两种说法也可以说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说眼前,有缘方可悟道,方可成佛;一个是从长远来讲的只要惜缘,人人都可以成佛。实质追求的是无缘时结缘,结缘后惜缘,进而做到随缘。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领悟,欢迎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684396.html

上一篇:苦楝子花开了
下一篇:编辑发展与我的研究方向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